正文

無論出身怎樣都要自強不息(4)

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作者:俞敏洪


大三第一學期的時候,我被診斷出患了肺結核,必須休學一年,臥床養(yǎng)病。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一下子懵了,好不容易趕上了班級的學習進度,學習的勁頭正旺,卻要休學一年。我被送進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山區(qū)的結核病療養(yǎng)院,這個療養(yǎng)院的圍墻盡管很高,但在樓上的房間里卻能看到周圍的山。我在醫(yī)院里度過了一年的四個季節(jié),正好看全了山的顏色,春天粉紅的、夏天青翠的、秋天火紅的、冬天蕭瑟的。在醫(yī)院的門口,還有一座小山,山頂上刻著馮玉祥寫的“精神不死”四個大字。我?guī)缀趺刻於家ヅ肋@座小山,對著這四個字發(fā)呆。后來身體好點了,醫(yī)生允許我走出大門,我就去爬遍了每天從醫(yī)院的窗戶里可以看到的那些山峰,那個時候我總是感到很寂寞的。

那一年休學養(yǎng)病的時間也是很痛苦的,覺得在學習上剛剛縮小的差距又被拉大了很不甘心,不過我又找到了另外一種既能養(yǎng)病又不耽誤學習的好方法。剛進北大時,我沒看過《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名著,更不知道黑格爾、康德是誰。同學們都覺得我沒什么見識,為了和好友賭十元錢,我曾經(jīng)花了5天時間,每天背10個小時,把《離騷》背完了。實際上換個思維方式看問題,那些天天批評、挑刺,哪怕是在后面說壞話侮辱我的那些人也是自己的朋友或者另一種身份的導師吧。休學的這一年,我讀了600多本書,平均一天兩本書的閱讀速度,將中國歷史和文學典籍看了大半,什么《資治通鑒》、《孫子兵法》、《論語》、《曾國藩家書》、《三國演義》……只要我能找到的、有名氣的書,我基本都看了。也就是在醫(yī)院的這一年,我讀完了《徐霞客游記》。

我希望這些書能在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方面給我?guī)椭?,我用的就是填鴨的方式,先存放在腦子里,等著日后慢慢地消化。說起來,那個時候的書都沒白看,還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我的價值觀念和看待問題的方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