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2)

這個歷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 作者:袁騰飛


昭王中了楚國的計

繼齊桓公稱霸之后,晉文公和楚莊王陸續(xù)崛起。齊桓、晉文稱公,因為齊國和晉國都是侯爵國,這個公不是它的封爵,而是尊稱。楚莊稱王是因為楚國乃子爵國,是南蠻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冊封的。楚國國君嫌地位低,所以干脆自稱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當時的天子周昭王不高興了,親自去楚國討個說法。楚國人聽說天子要來,準備了一艘船迎接他,周昭王特別高興,以為楚國人害怕了,知道自己做錯了。誰想到是因為楚國蠻人嫌周人擾民,設(shè)計用膠水黏的船身,昭王一上船才開了沒多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行人全部落水葬身魚腹??梢娺@個楚國的南蠻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民族。

周天子的南征失敗導致整個周朝的神話破滅,王朝由盛轉(zhuǎn)衰。到了春秋晚期的時候,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競相稱霸。吳越兩國在長江流域,吳國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蘇州,越國的都城就在今天的紹興。那個時候,江南就已經(jīng)開始得到了初步的開發(fā)。陸續(xù)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在歷史上被統(tǒng)稱為春秋五霸,個個是牛人。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冊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韓侯、趙侯、魏侯,俗稱三家分晉①6。無獨有偶,齊國的大夫田氏,與此同時也廢掉了姜氏,取而代之成為諸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①7,使得中原地區(qū)逐漸形成了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格局。

從這一變局中可以看出,這其中分封制起到了很大作用。周王朝實施分封制的方法是: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分封給大夫,大夫分封給卿,卿分封給士,它的每一層都是往下分封的。所以天子后來能夠被諸侯架空,諸侯就能夠被自己國內(nèi)的大夫給架空。因為這是由它的生產(chǎn)力水平?jīng)Q定的,基本上,上一級只管都城周圍,底下全給分封出去,隨著地方勢力的逐漸龐大,就等于中央集權(quán)走向衰落。所以以晉國為例,晉國當時有六家大夫具有相當?shù)臋?quán)力,除了韓、趙、魏三家外,還有智氏、中行氏和范氏,中行氏和范氏很快就覆滅了,韓、趙、魏聯(lián)合起來又把智氏給滅了,并且最后這三家索性把晉國的國君給廢了,自己做了諸侯。周天子一看,好家伙,太無法無天了,不過我也沒辦法,被迫承認冊封這三家為諸侯吧,晉國于是一分為三,韓國、趙國、魏國橫空出世。

小時候拿板兒磚砸缸的司馬光說,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周封三晉這個窩囊事兒讓天子之職徹底崩壞,禮制是國家賴以存續(xù)的綱紀,三晉居然威脅周天子封他們?yōu)橹T侯,周天子還不得不承認,這綱紀大亂,就標示著周朝末日已經(jīng)臨近。

七個爺們兒欲爭霸

齊國原來的國君應該姓姜,例如齊桓公,名字叫姜小白,那會兒起名還不太講究。結(jié)果大夫田氏強大起來把姜氏廢掉之后,自己當了諸侯,齊國改姓田了。所以三家分晉,加上田氏代齊,形成了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

這個戰(zhàn)國七雄一開始還不只是七個國家,當時一共20多個國家都覬覦霸主地位,歷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這前20強大浪淘沙般一番海選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燕、齊、楚、秦、趙、魏、韓,七位選手繼續(xù)死磕。從春秋五霸升級衍化到戰(zhàn)國七雄,可以看出春秋的時候,中原的主要矛盾是南北矛盾,體現(xiàn)在晉楚兩國的爭霸當中,晉在北邊,楚在南邊,一直是南北對峙。到了戰(zhàn)國的時候,主要矛盾就是東西矛盾了,具體表現(xiàn)就是秦國跟關(guān)東六國的矛盾。因為關(guān)東六國位居崤山函谷關(guān)以東,對秦國形成一定威脅。尤其到了戰(zhàn)國末期,秦想統(tǒng)一六國,進一步激化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