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晃晃悠悠的周王朝(1)

這個歷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 作者:袁騰飛


東方的大國,西方的城邦

周武王伐紂之后,建立周朝,定都鎬京,歷史上叫做“西周”。

其實周武王之前還有個周文王,文王在位的時候,為周日后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是文王沒有趕上好時光就死了,他兒子武王把商朝推翻得這么容易,除了商紂自己不討好的內因之外,也受益于文王對武王的悉心栽培。

周朝地域廣袤,150萬平方公里,人口據(jù)說上千萬。當時最厲害的歐洲國家雅典能有多大?能有北京大?肯定沒有。那時的歐洲國家叫城邦,一個城就是一個邦,人口沒多少。斯巴達據(jù)說有九千戶。大家都知道斯巴達三百勇士,等于是他們國王領著300個人打仗,這事放在咱們周朝相當于連長干的事兒,咱們周朝,王宮里太監(jiān)也不止300個。

不過當時歐洲國王能領300個人打仗,那就不少了,雖然有可能這是國王衛(wèi)隊,主力軍沒出動。但甭管怎么說,反正他那九千戶,按十口之家算,也才九萬人。相比之下,周朝就是西方人無法想象的超級大國,他們想象不出150萬平方公里、上千萬人口是什么概念,就像吃慣了肉絲炒餅的人不知道滿漢全席的概念一樣,而當時的周朝就已經是個滿漢全席了。

“城里人”趕走了周厲王

公元前九世紀,周厲王的時候發(fā)生了國人暴動。厲王,很明顯屬于批評型謚號,殺戮無辜曰厲。內城叫城,外城叫郭。文天祥《過金陵驛》中有“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一句,說明城和郭是一回事。在郭里面有一個最大的就是首都。古時候首都叫做中國,除了首都就都不是中國了,后來中國才泛指中原地區(qū)、中華文明。古文里面講中國,跟我們今天“中國”的概念絕對不一樣。中國作為中華民族的代指,那是民國以后的事兒。所以住在城里的人就是國人,國人暴動就是鎬京城里的人暴動了,是首都市民暴動,不是全國人民都暴動。

厲王的世界觀有毛病,覺得天下的東西都是他的,這倒算了,關鍵是他不讓百姓摘采捕獵,說山里的浣熊、河里的魚蝦你們都不能動,都是“孤”的。更荒唐的是誰敢私下議論他、說他壞話,一旦被舉報就處死,導致城里人有怨聲而不敢載道,只能道路以目。最后城里人就暴動把國王給趕走了,導致周厲王死在了“外國”。沒國王之后,周公、召公兩位大臣聯(lián)合執(zhí)政,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就是當時的共和元年。兩個大臣執(zhí)政了若干年,周厲王的太子繼位,是為宣王,他是條好漢。

西周被滅,誰之錯

周宣王在位的時候,國家一度富強,這就是周朝歷史上有名的宣王中興。可惜宣王一死,他的兒子幽王繼位,幽王,你聽這名就郁悶,動祭亂常曰幽,幽王一繼位西周就滅亡。這個幽王是個“頗喜歡看戲”的人,寵幸美女褒姒。褒姒有心理障礙不會樂,幽王為了取悅她,就說一起看戲吧,來個烽火戲諸侯,給國家造點難。

寵幸褒姒也就算了,關鍵是他想立褒姒生的那個孩子為王,也不怕心理障礙的遺傳問題,把原太子給廢了。太子姥爺一急,便說好吧,你初一我十五,就把犬戎①4給領來了。中原民族叫華夏,名字特別好聽,華是美麗的意思,夏就是大的意思,是個又大又美麗的民族。第一個又大又美麗的國家就叫夏朝,周圍是蠻夷戎狄。蠻夷戎狄已經是不怎么樣的詞兒,已經讓你說得夠慘的了,還不夠慘?戎前面還要加個犬!

結果就這幫很慘很慘的犬戎把周朝給滅了,這是第一個被少數(shù)民族滅掉的華夏政權。后面當然還有,北宋、南宋都是,但第一個起表率作用的就是西周,誰也不能和它搶。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的都城鎬京,周幽王身死國滅,西周滅亡。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這也就是說,西周的起止時間,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前后歷經275年,終告結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周朝時流行兩句話,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跟今天我們一些房地產口號類似。這兩句易學好記的流行語,毫無疑問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間,因為它強調國家的土地歸屬問題,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個人無權擁有,有錢想買也沒有(這個是真沒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給你,獲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這個可以有),但是不能轉讓買賣。

另外這個分封得來的土地,咱們拿的還是小產權,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而且還不能白拿,得有一幫人給你種地,交納供賦,這種制度叫做井田制。

跟井田制相適應的是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據(jù)荀子講,周武王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姬姓諸侯53國,也有人考證是40國。姬姓就是與天子同姓,天子的兄弟、叔伯、子侄被分封,封完親戚再封功臣,這個順序是不能亂的。

建立周朝功勞最大者當推姜子牙,所以姜子牙的后代被封為齊國。再往后是先代貴族,比如說商紂王的叔叔微子。這個哥們兒很識時務,歸順了周朝,所以微子被封為宋國的國君。而且微子的地位非常高,微子是公爵,姜子牙不過是侯爵。先代的貴族包括堯舜禹的后代,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都被封為國君。

當然,土地分給你之后你要服從命令,貢獻財物,隨從作戰(zhàn)。周朝搞分封歸根到底是要跟它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那時候如果從鎬京(西安)走到現(xiàn)在的北京,估計得走上一年,因為它生產力水平低,交通不發(fā)達,距離遠又沒有路。從鎬京駕著馬車,走一百里,遇到一片沼澤,得抽干了沼澤再過去;要是遇到原始森林,得砍光了樹再往前去。一沒有路了就得砍樹,結果樹砍完了,車也散了。所以當時歐洲都是小城邦,也是為了適應生產力水平低的事實。

周朝普天之下150萬平方公里這么遼闊的面積都是王土,但是王管不過來這些個王土,要是不靠分封制管理,單槍匹馬一個人去干倆月就得累死。結果王決定只管“中國”,就是首都周圍的那些地方,其他土地就分封給諸侯,你們要自掃門前雪,管好自己的土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