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4.強大之本——“美國精神”(2)

美國憑什么 作者:(美)龐忠甲


當然,所有價值觀念最終必定要落實到“創(chuàng)新”這個關鍵詞之上,才足以印證“萬物之靈”的至高特征,體現(xiàn)“人之所以為人”的無上意義。

林林總總,如此說來,莫非囊括了人生積極向上的“當行之路”全部要素?

其實這些都不是美國專有獨享的國民性格、民族氣質和核心價值觀。任何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都可以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擁有并發(fā)揚這些要素,導致絕不亞于美國的發(fā)展成就。只奈何“性相近,習相遠”“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2500年前中國孔子的“仁學”就闡明了這個道理,并且導出了一部指導人生的系統(tǒng)性大成寶典。引用如下一組“仁學”金句,就不難理清“美國精神”內(nèi)涵的邏輯性了。

“仁者人也” :“以人為本”的“為人之道”。

“仁者自愛”:“以己為本”,是一種“為己之道”。出乎強大的利己愿望,具有捍衛(wèi)、追求和發(fā)展個人權益的堅定意志和積極作為。

“仁者使人愛己”:“使人愛己”是絕頂高明的“為己之道”。

“仁者愛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惡人者,人恒惡之?!薄皭廴恕本褪恰笆谷藧奂骸敝馈!凹核挥?,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一種最為他人樂于接受的愛己方式,為自己帶來尊敬、贊美、信任、支持、多助、和諧以及安全感,借此方得建立“兩心調(diào)諧”型的社會環(huán)境,人人可望順暢發(fā)揮自己的靈性創(chuàng)造能力,產(chǎn)生推動社會性發(fā)展進步的巨大合力。

“美國精神”不是出自儒家那樣一套理性原則綱領,而是在科學尚未昌明的年代,借基督教“獨一真神創(chuàng)造”“人類始祖墮落”“神人之間立約”“耶穌基督救贖”“推己及人愛心黃金律”“世界末日審判”等神性特色觀念,建立強固宗教信仰,接受教義內(nèi)涵“兩心調(diào)諧”原理指示,天長日久,潛移默化,尤其吸納了新教加爾文宗積極更新的職業(yè)倫理觀,在個人本位基礎上,弘揚愛心,贖罪從善,生成個性自由、眾生平等、愛己及人、入世務實、權力制衡等極高明的“為己之道”,作為深層社會文化意識或稱“心態(tài)文化”,如同無形推手,因應社會發(fā)展進步大趨勢的需求,發(fā)揮驅動人類靈性創(chuàng)造能力循正道順暢發(fā)揮的偉大歷史作用。

正因為如此,美國人常稱宗教為國家的“道德孵化器”,說自己是最具宗教情懷的世俗國家;精英人士看待自己和外部社會,會懷有一種特殊的天賦使命感,一種基于基督教的理想主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