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的第三步,是派出了他的兩千鐵甲騎士,在行轅區(qū)外的大道上排列成一里長的甲士甬道。兩騎一組,一面紅色大旗,一柄青銅大斧。行轅區(qū)外紅旗招展,斧鉞生光,聲威比原來壯盛了許多。
韓昭侯早已經聽見了迎風傳來的龐涓聲音,只是沒有作答。他看著這位鄰邦上將軍總覺得別扭,打了幾場勝仗便不可一世,渾身珠光寶氣的大不是正道滋味兒。然而,他只是微微皺了皺眉頭。兩車迎面時,韓昭侯拱手淡然道:“上將軍榮任會盟特使,可喜可賀?!?/p>
就在龐涓的軺車做最后的巡查時,一騎探馬飛進大營稟報:韓國君主韓昭侯帶領一千衛(wèi)隊并隨從大臣,已經進入行轅區(qū)大道。
龐涓從容命令:“韓侯車駕進入行轅外一箭之地,鼓號齊鳴。出迎?!?/p>
當龐涓的特使儀仗駛出行轅外甬道時,遙遙望見大道上一面綠色大旗迎風招展,悠悠而來,顯然便是韓昭侯的會盟車隊。車隊駛入一箭之地的石刻標志時,甲士甬道外鼓聲大作,兩排長號仰天而起,嗚嗚齊鳴。龐涓在軺車上肅然拱手,高聲報號:“六國會盟特使龐涓,恭迎韓侯車駕——”
迎面而來的王車上,肅然端坐著一位三十余歲的國君。他就是韓國第六代君主,史稱韓昭侯。這位君侯是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節(jié)用之君,惕厲自省,處處簡樸,全然不怕列國哂笑。目下他乘坐的王車,是一輛鐵皮包裹的木車,車輪哐啷嘎吱亂響,車廂中的傘蓋也是木制的,稍有顛簸便搖搖晃晃。駕車的只有兩匹灰斑馬,且顯然不是名馬良駒。韓昭侯本人身穿一領極為普通的綠色布袍,頭戴一頂高高的竹冠,長須飄拂,神色散淡,似凝重又似愁苦。若是平白在道邊相遇,別說龐涓,任誰也只將他認做一個尋常的游學士子。
龐涓嘴角露出一絲輕蔑的微笑,但又立即變?yōu)槊C然莊重。他可以哂笑韓昭侯的寒酸,甚至認為這是矯情做作,但他絕不能輕視和魏國同出一源的韓國,絕不能哂笑擁有天下最大鐵山和最好鐵坊的“勁韓”。龐涓輕輕咳嗽一聲,軺車緩緩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