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讓他人眼前一亮
對同伴不好的行為委婉回應
和其他種族的人交流(這些人還有種族偏見)自我損耗的前兆也多有不同:
改變?nèi)粘o嬍?/p>
瘋狂購物,花很多錢
反應過度,有挑釁的意味
對有把握的任務花費較少的時間
在認知任務和邏輯決策的制定中表現(xiàn)得很糟糕
其證據(jù)很具有說服力:對系統(tǒng)2有高需求的活動同樣需要自我控制,而發(fā)揮自我控制力既有損耗又很枯燥。與認知負擔不同,自我損耗至少會令人喪失一部分動力。在一項任務中控制自我后,在另一項任務中就感受不到自己在努力,但只要你真的想做,就一定能做到。在幾次實驗中,如果受試者有強大的動力抑制自我損耗的影響,他是完全能夠做到的。相反,如果你必須在執(zhí)行某項任務的過程中以短時記憶記下6個數(shù)字,此時即使不斷努力也是行不通的。自我損耗和認知投入并非同一種思維狀態(tài)。
鮑邁斯特小組最驚人的發(fā)現(xiàn),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大腦能量這一概念不僅僅是個比喻。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耗的葡萄糖比身體其他部位消耗的都要多,而且需要付出腦力活動的成本顯然要比葡萄糖高。在積極進行復雜的認知推理或者忙于要求自我控制的任務時,人的血糖就會下降。這種情況和短跑運動員在短跑時肌肉中的葡萄糖儲備量下降是相同的。這一概念的大致含義是,自我損耗的影響能通過注射葡萄糖得到緩解,而且鮑邁斯特和他的同事們也通過幾個實驗證實了這一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