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選得芳容端麗·謝玉英·玉蝴蝶(2)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詞傳之風月篇 作者:吳俁陽


三變,你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老父三番五次來信催你赴京參加禮部試,你總是故意拖延?是杭州秀麗的湖光山色,還是姑蘇曼妙的亭臺樓閣攫住了你的腳步,讓你止步不前?或許,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永遠只是三變拿來搪塞自己的借口,令他流連忘返的真正原因恐怕還是傳聞中的那些倚樓賣笑的青樓女子!到底,要怎樣才能讓他收心,徹底靜下心來,把滿腔熱情都用在溫習功課,用在準備科試上呢?

身為朝官,柳宜不能隨便離開京師,只能一封接著一封的給三變寫信,曉以利害,催其入京。然而,已然混跡于青樓多年的柳三變卻沒有將父親的話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今朝有酒今朝醉,終日沉緬于溫柔鄉(xiāng)中,不能自拔。他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了,為什么會變成如今這個模樣?離開家鄉(xiāng)五夫里時,他曾對云衣發(fā)過誓,今生斷不孤鴛被,可剛剛來到杭州,他就經(jīng)受不住誘惑,拜倒在那些歌舞伎的石榴裙下,甚至與一個叫楚楚的女子愛得神魂顛倒、欲仙欲死;離開杭州的時候,他亦曾對楚楚許過諾,今生今世,斷然不會將她忘卻,只待金榜題名時便會回來與她把盞共歡,可是,為什么踏入姑蘇城后,他那顆風流多情的心又被那些個夜夜吹笙簫的女子搶走了呢?

他不是不愛云衣,亦不曾將楚楚忘懷,難道,他本就是多情的郎,注定不只為一兩個女子而生?不知是被父親催促不過,還是只想讓自己靜一靜,宋真宗景德三年,二十三歲的他離開蘇州,一路旖旎,來到風月無邊的揚州,和今夜的我一樣,帶著一身的憂郁,滿腹心思地悵立在碧水萋萋的瘦西湖畔。

鳴珂碎撼都門曉,旌幛擁下天人。馬搖金轡破香塵。壺漿盈路,歡動一城春。

揚州曾是追游地,酒臺花徑仍存。鳳簫依舊月中聞。荊王魂夢,應(yīng)認嶺頭云。

柳永 《臨江仙》

在揚州,他用萬種柔情寫下《臨仙仙》,寫下“揚州曾是追游地,酒臺花徑仍存”這樣無限風情的句子。是的,揚州對他來說并不陌生,公元994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柳宜除去全州通判的職位,以善贊大夫的身份調(diào)往揚州任職,年僅十一歲的柳三變亦隨之前往。從十一歲,到十四歲,柳三變在揚州一呆就是四年,直到十五歲,才跟隨叔父回到故鄉(xiāng)崇安,承歡于祖母膝下。

他記得,十三歲那年,他在揚州曾寫下令父親嘖嘖稱奇的《勸學文》,因此,柳宜才認定他才華膽識皆過于兄長三復(fù)、三接,于是決心著力培養(yǎng)之,然而十年過去后,他還是從前那個令父親賞識贊嘆的小神童嗎?他不知道,歷經(jīng)風月雪月,他忘記了太多太多,回避了太多太多,但那首《勸學文》卻還時常在他耳畔響起:

“父母養(yǎng)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而不勤,是亦不愛其身也。是故養(yǎng)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p>

柳永 《勸學文》

“學,則庶人之子為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彼兞藛??如果沒變,為什么長大后的他,見解反倒不如童年時?是那些青樓女子改變了他?他默然,搖首,那么,到底,是什么將他變成今日這副模樣了?

世間事,總是剪不斷、理還亂,他懶得去理會,更懶得去想。罷了,罷了,揚州自古繁華地,好不容易來此一趟,何不放懷暢飲,何不再薄幸一回?那些深巷勾欄里的女子在他眼里總是好的、美的,既如此,又有什么能阻擋他繼續(xù)追逐在花叢中看她們恣意綻放?

是啊,要讓他不去追逐百花叢中的蜂蜂蝶蝶,他就不是那個以多情放達著名于世的柳三變了。然,當所有的風月散盡,千年之后,我依然看得見那個身著一襲藕荷色羅衣的女子掩藏在微笑之后的淡淡哀傷,究竟,她為了什么憂愁,又為了什么悲傷?難道,與他邂逅,不是她期待了三生三世的夙愿嗎?難道,遇見他之后,他不曾成為她生命里最明媚的那抹暖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