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dá)官自然是指孫何,這二句不僅表達(dá)了孫何的不思離去,亦烘托出西湖之美。 這闋新詞很快便在中秋月明之夜,通過楚楚流香四溢的歌聲傳遍太守府的每一個角落,當(dāng)孫何問起此詞為何人所作之時,楚楚自是溫溫婉婉地對答為柳七所作。柳七?柳七者何人也?回大人,柳七名三變,字景莊,是國子博士柳宜之三子,因在族兄中排行第七,故又號為柳七。
柳七?柳三變?柳景莊?殿中省臣柳宜?他有個叔叔是叫柳宏的吧?真宗咸平元年,孫何之弟孫僅與構(gòu)宏同榜登進(jìn)士第,從此,孫柳兩家遂有交往,他孫大人又怎能不知故交好友的這個才名著絕的幼子呢?原來是他!這闋《望海潮》真是寫得蕩氣回腸、聲調(diào)激越!好!好!來人哪,快把柳三變柳大才子給我請進(jìn)府來!
就這樣,年屆弱冠的才子柳三變很快便成了杭州太守孫何的座上賓,可任誰也沒料到的是,此詞一出,不僅廣為時人傳誦,令其名噪一時,更引出一段百年后的公案。據(jù)南宋文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載:“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隔年便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打南宋皇朝。
無論傳說是真是假,柳三變的這闋《望海潮》都足以讓所有未曾到過杭州的人對江南繁華形勝艷羨不已。清風(fēng),攜著我逾越千年的軌跡回歸現(xiàn)實,耳畔,那曲《青花瓷》逐漸呢噥朦朧起來,一如江南三月的桃花煙雨,一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勝景。只是,千年前,那個叫楚楚的女子,她為他蝶翼般盈然而舞的情愫,自彼岸的浪尖上翩躚而來,是否飄然若語、濱落凡塵?還有,那一掬蕉葉淡然的月下琴音、如蘭秋韻,可曾輕曳素顏,將那一段朦朧的江南煙雨,永久勾勒在清幽素雅的陶瓷上,直至揮之不去?
再回首,如雪的陽光,穿透藍(lán)色天幕,淡失在水墨的丹青中,卻在千年后的今天,把那份愛還寄予青花瓷上。放眼遠(yuǎn)望,有伊人如嫣,鳥語花香里與他攜手一段薔薇之戀,回眸,卻又是一闋《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