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一個胸襟開闊、心靈自由的班主任(3)

我這樣做班主任:李鎮(zhèn)西30年班級管理精華 作者:李鎮(zhèn)西


二、對待同事的議論要寬容

“人言”之所以“可畏”,在于它所直接傷害的是人的心靈。但“人言”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被人背后議論。因此,要想避免心靈傷害,與其徒勞地去制止“人言”的產(chǎn)生,不如為自己鑄起一道心靈的防線,這道防線便是“寬容”。

我們平時所遇到的來自同事的議論,不外乎三種情況:中肯的批評、善良的誤解和惡意的中傷。對于中肯的批評,我們應(yīng)“聞過則喜”,不應(yīng)“一觸即跳”。既然是自己錯了,“跳”也沒用,那只會顯出自己心胸的狹隘。有的人也許會說:“既然是中肯的批評,為什么不當(dāng)面向我提出,而要在我背后議論呢?”我認(rèn)為,只要人家說得對,就別計較別人是當(dāng)面提出還是背后議論;如果硬要“計較”,不妨“計較”一下:為什么別人不愿向我當(dāng)面提出呢?真的這樣一“計較”,可能又會“計較”出自己的一些不足,這不又有利于自己進(jìn)步了嗎?對于善良的誤解,也應(yīng)心平氣和地對待。同事之間,在性格特點、處世方式、思維角度乃至教育觀念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某些正確的見解與做法暫時不被人接受甚至遭到誤解,這是難以避免的。既然人家沒有惡意,也就大可不必怨恨人家。明智的做法是,能夠解釋的盡可能解釋,一時解釋不清的干脆不解釋,自己該怎么干就怎么干;要相信“日久見人心”,更要相信“事實勝于雄辯”——消除誤解的最好辦法莫過于做出讓人信服的成就!

那么,對于惡意的中傷,我們是不是就應(yīng)該奮起自衛(wèi)、迎頭痛擊呢?我的體會是,仍然盡可能地寬容。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惡意中傷產(chǎn)生的原因:首先,中傷者往往是心理不健康者;其次,你的某一方面也許比他強那么一點點,使他感到“悵然心中煩”,他需要宣泄;另外,中傷者希望你因受到中傷而火冒三丈,看到你不勝委屈地向群眾辯誣、向領(lǐng)導(dǎo)申告、向所有“愿意”聽你訴說的人訴說的狼狽樣兒,他會獲得一種心理平衡。由此可見,惡意中傷者是小人。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他根本無法理解你的思想境界,更無法進(jìn)入你的精神世界,你何必與他一般見識呢?因為“當(dāng)你與傻子吵架時,旁邊的觀眾往往分不清究竟誰是傻子”(外國諺語)。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大寫的人”,是不可能因小人的流言而失去自己的尊嚴(yán)的。再從另一個角度看,寬容惡意的中傷,并不只是出于蔑視,而且還出于同情。是的,小人也需要同情。你想,你也許在有些方面優(yōu)于他,比如班級課間操表揚比他多一次,國慶板報評比比他多兩分,衛(wèi)生紅旗比他多三面,更為“要命”的是,在最近的一次單元小測驗中,你班上90分的人數(shù)又比他多四個等等,總之你倒是獨占風(fēng)流,他卻一無所“撈”。人家也是人啊,也渴望著體現(xiàn)自己的尊嚴(yán)呀,于是,讓他在背后說你幾句“他班課間操盡掙表現(xiàn)”、“他班的板報全都是剽竊”、“他班的衛(wèi)生紅旗還不是靠行賄得來的”、“他班的單元測驗學(xué)生作弊兇得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他說了以后,既無損于你一根毫毛,又有助于他調(diào)節(jié)心理平衡,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