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蔣介石在日記中如何反?。?)

決策與較量:看國民黨如何敗亡大陸 作者:王家聲


【“總因”:“黨內(nèi)分裂”、“金融政策失敗”】

反省之三,是黨內(nèi)分裂,紀律掃地,組織松懈。蔣認為這是革命失敗的“總因”。1938年4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以陳誠為書記長。此后三青團與陳立夫掌握的國民黨系統(tǒng)的矛盾逐漸尖銳。1947年9月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宣布黨團合并,但雙方的矛盾并未消除。蔣介石認為,陳立夫想借合并之機消滅三青團勢力,并在國大代表等選舉中把持包攬,擴大矛盾 。1948年5月,蔣介石曾慨嘆黨內(nèi)糾紛日甚一日,裂痕無法彌縫,自感此為生平“最大過失”。他設(shè)想今后或者停止各級黨部活動,徹底改組;或者聽任各派自動組黨,分道揚鑣。遷臺后,他曾力主將國民黨的性質(zhì)定位為“革命政黨”,而不是“純粹民主政黨”,甚至主張將縣、市以下基層黨部改為秘密組織。當時,國民黨中央委員名義上有四百余人,人多,糾紛也多,蔣介石因此傾向于將國民黨徹底解散、重新組黨。1950年,蔣介石在《反省錄》中聲稱,革命失敗,起因在于黨務(wù)內(nèi)部的分裂,以致影響到軍事、政治、經(jīng)濟、社會及教育等各方面的紛亂與崩潰。9日,他列舉改造國民黨的理由,認為民國敗亡,人民沉淪,主義不行,共匪叛亂,均應(yīng)由本黨負責。次日,他更直指“派系傾軋,人事糾紛”是革命失敗的首因。2月2日,他在日記中表示,革命事業(yè)以黨為基礎(chǔ),多年來,自己專力于軍事與政治,將“黨事”委之他人,結(jié)果在人事、組訓等方面都毫無基礎(chǔ),以致敗亡既速且慘,今后不能不“以黨事為先”。

桂系是國民黨的重要軍事派系,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重要的政治派系。蔣介石的第三次下野,和桂系的“逼宮”緊密相關(guān)。蔣介石遷臺后,對桂系仍恨之入骨,稱之為“廣西子”。他批評李宗仁與白崇禧“害國害民”、“偽言偽行”,“無廉無恥”。1950年4月2日,蔣介石約白崇禧等聚餐,談笑言歡之際,內(nèi)心想的卻是:彼雖表示歸誠,但完全無法相信。1952年,他批閱1948年4~5月間的日記,認為桂系當時聲勢浩大,壓倒一切,所造成的“黨內(nèi)斗爭”形勢較之中共的“圍攻”還要險惡。

1950年3月,蔣介石在革命實踐研究院演講時還曾談到,由于組織不嚴,被中共滲透到內(nèi)部,盜竊機密,制造謠言,“以致我們幾百萬部隊,并未經(jīng)過一個劇烈的戰(zhàn)斗,就為敵人所瓦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