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讀經(jīng)方法。首先我試著不做任何假設(shè),也不把任何事視為理所當然。我以全新的視野反復閱讀福音,將教會與權(quán)威的教導放在一邊。當我對耶穌時代的語言、歷史架構(gòu)、文化及宗教氣候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便試著找出一個具有連貫性和一致性的耶穌形象及其所傳達的訊息。是什么東西使我對耶穌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他說了什么竟然能如此深切地觸動我的心?我一一將它們列舉了出來:
他說,除非我們變成孩子,否則就進不了神的國。
他要我們從飛鳥與野花的身上學會如何喜悅地生活。
他教導我們,神的國降臨時是無跡可循的,因為它早就在我們心中了。
他從未說過神的國是專為他的門徒而設(shè)立的。他說:“凡稱呼我‘王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边@個非獨占性的、超越派別的訊息已經(jīng)表達得非常清楚:會員資格沒有用,付諸行動才算數(shù)。
他是一位從不自稱為神的大師,他甚至不認為自己是良善(good)的。
他從不自命為基督、救主或神。他只稱自己為“人子”(sonofman)。(根據(jù)維爾梅斯的考據(jù),他所謂的“人子”就等于“鄙人”,不過是一種謙詞罷了。)
他描述的道不是一條只有屬靈超人才能走的路。對他而言,靈修不是一種奮斗,也不是超越別人的一種方法。他教導的是柔順之道。他向全世界宣布了一個好消息:“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他區(qū)分出愛與偏袒的不同。當他說“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之人”時,他其實是在教導愛與寬容的福音。
他告誡門徒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其實是在教導愛及寬恕而非報復。
我認為這些都是耶穌教誨的核心。我對那些源自于他,卻違反這些心靈基本原則的教義,始終是存疑的。我們終究得靠自己來認識耶穌是何許人以及他代表的是什么。對我而言,他就是一位生活藝術(shù)家,他教導的是生活藝術(shù)。這或許是我的偏見,但也許不是。讀這本書時,我希望你能敞開胸懷,不要帶著成見及有色眼鏡,或許你也會發(fā)現(xiàn)耶穌教誨的神奇之處--耶穌這位藝術(shù)家所教導的奇跡,并不需要憑借超自然的力量或神力的干預,只要你有能力覺察(mindful),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發(fā)現(xiàn)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