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奈的民族主義秀(2)

歷史何其相似 作者:宋燕


在這種小事上爭來的尊嚴畢竟不堪真用,幾年后,為修改條約的事,英法聯(lián)軍進軍廣東。令人感動的人民和可資依賴的民心一點沒起作用,廣州失守,繼而天津失守,最后北京都差點失守。只好重新坐下來談,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一敗再敗,人民屈辱之余,卻更加認定朝廷無能,沒有血性。當年那個拍案而起、做好一切準備要跟洋人決一死戰(zhàn)的林則徐成了他們懷念的英雄,大家都覺得,英軍當初放棄廣州就是因為怕林則徐,如果當初朝廷沒有撤林則徐的職,而是重用他,國家絕不至于如此。那么,這個英雄是如何看待洋人問題的呢?

《南京條約》簽訂之前,英國戰(zhàn)艦打下定海之后,林則徐被謫戍伊犁。途中,他寫了一封家書,給自己的一個好友,并囑好友萬勿泄露其內(nèi)容。這封家書很多年后還是公開了,信中是這樣寫的:“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nèi)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nèi)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后,須輾轉(zhuǎn)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深巧爾。不此之務(wù),即遠調(diào)百萬貔貅,恐只供臨敵之一哄。況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師始能尾追,岸兵能頃刻移動否?蓋內(nèi)地將弁兵丁雖不乏久歷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見面而接仗者,未之前聞?!?/p>

一句話以總結(jié):實力相差太懸殊,本國無法匹敵。可見,林早已清楚真相,并非如他表現(xiàn)的那樣有自信。據(jù)史料記載,到廣州之后不久,他就意識到大清對夷人太缺乏了解,大清一直以來的妄自尊大只是個夢而已,因此已暗中找人翻譯夷人資料、學習夷人技術(shù)。但他還是要硬著頭皮表現(xiàn)成那樣,不戳破公眾的夢,無非是明哲保身的另一種方式而已——說真話是要遭罵的,表演則可獲美名??膳碌牟粌H僅有上級、皇帝,民眾之口同樣可以殺人。在朝野上下一致喊愛國的時候,不演愛國,怎么行呢?!

不過,喊也好,演也好,都是虛的,抵不上實用。所以還得需要不愛國的“奸人”們,出面去簽條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