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聯(lián)大有一塊從軍紀念碑,在石碑上,刻著聯(lián)大834名從軍學生的名字,他們甘愿犧牲學業(yè)甚至生命,去緬甸和印度前線,做軍事翻譯,其中5名學生成了烈士,犧牲時年紀最小的,只有19歲。
那時,許多人報國心切。梅貽琦的兒子梅祖彥,當時是聯(lián)大理學院二年級本科生,但他想跟高年級同學一樣,棄學從軍。梅貽琦起初說,能在大學讀書,機會難得。但兒子一再堅持,梅貽琦只能忍住擔憂,把兒子送到了前線。
當時我上二年級,那時候,學校要征調四年級學生,所以他說,我可以緩緩,慢一點再去,不過當時我們一些同學互相鼓勵,我很愿意去,所以他也就同意了。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 梅祖彥
梅祖彥告別父親,和800多名同學一道投入一位清華故人的麾下,這便是1915年考入清華的孫立人。此時,孫立人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已全部換成美式裝備,成為蔣介石麾下的一只猛虎。昔日在清華,孫立人是全校有名的籃球后衛(wèi),他的截球技術,令人嘆為觀止。1943年冬天,為打通中印公路,迅速向緬北推進,孫立人挺進“死亡地帶”。兩個月后,他攻占太伯卡和甘卡,而后一鼓作氣,乘勝進軍,圍攻緬北重鎮(zhèn)孟拱。駐緬日軍做夢也想不到,孫立人會如此兇猛。密支那攻克后,孫立人升任新一軍軍長,新一軍成為國民革命軍五大王牌。
1945年秋天,孫立人舉行廣州中山堂受降儀式,從田中久一手中接過佩劍。兩年后,清華復校后第一次校慶,孫立人把田中佩劍贈予母校,梅校長欣然笑納。
日本投降后不幾天,蔣介石命令第5集團軍軍長邱清泉,繳了龍云的械,結束了龍云對云南的控制。1945年冬天一個夜晚,一名學生偷走了聯(lián)大敲上課鐘的鐵軌。這件小事,竟然引發(fā)一場血案,從此改變了戰(zhàn)后知識分子對國民政府的基本看法。
聯(lián)大學生集體罷課,抗議被人偷去敲鐘用的鐵軌,當他們擁到學校門口,卻發(fā)現(xiàn)國民黨軍隊包圍了他們。1945年12月1日,他們抗議政府干涉校政,遭到國民黨軍隊的毆打,有4人被手榴彈炸死。這就是舉國震驚的“一二·一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