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另一個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是要求孩子寫完功課或考卷后,一定要非常仔細地從頭到尾檢查至少一遍,如果時間允許,就要檢查兩到三遍,養(yǎng)成習慣,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把錯誤減至最低。
小學中年級以前,他們拿回來的考卷我都會看,如果錯的是他們不懂的地方,我不會責怪他們,只會協(xié)助他們弄懂并認真訂正。不過,如果他們犯的錯是因為粗心大意,比方是漏題、看錯題意或寫錯格子這一類的,通常會被我修理得很慘。
關于這一點,我如此嚴格的理由,是因為我希望孩子從小就能明白一件事:人生有很多事情是經不得粗心大意的。
我們常會聽到一些類似這樣的案例:某某小孩成績很好,但在大考時卻因為粗心漏寫了一大題,或填錯格子,導致表現(xiàn)跌破大家眼鏡。
考試的粗心失誤后果自己承擔,但長大進入職場后,我們還要擔負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發(fā)生在1981年外雙溪上游無預警放水,導致景美女中與達人女中多名戲水師生溺斃的意外事件,肇事原因竟是自來水處員工的“一時疏忽”,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不論是散漫或嚴謹?shù)奶幨聭B(tài)度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我期待借由嚴厲的處罰,讓孩子習慣于專心處理責任內的每一件事,才不會因為一時的漫不經心鑄成無法挽回的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