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康有為來了,快跑(7)

歷史不是哈哈鏡:真假袁世凱辨別 作者:端木賜香


但康有為還是有收獲的。第一,他中進士了。由于離經(jīng)叛道的思想及政治變革的忽悠加之個性上的張狂甚至追求功名的四處拜謁,導致康有為在帝國官員心目中早就是個臭名昭著四處招搖的老騙子了。所以這年的主考官、大學士徐桐專門跟副考官們通氣說:批閱廣東試卷時一定要仔細,考得最好的那個肯定是康有為,一定不能錄取。結果當然如他所愿,廣東考生中,寫得最漂亮的試卷被考官們拿下了,但是最后謄錄進士名單時,考官們集體傻了,里面居然還有一個康有為!什么原因呢?事情錯就錯在康有為的學生梁啟超身上,這學生與老師同場考試,那文章寫得比老師漂亮多了,由于是糊名謄錄改卷,所以被棄錄者,正是梁啟超!梁啟超從此再不參加科舉了,學生的前途就這樣被老師的臭名聲給犧牲了。但僥幸考上的老師并不幸運,在接下的殿試與朝考中,考官們嚴防死守上了。所以康有為最后僅得了一個六品小官:工部主事。第二,康有為好歹能以進士的身份兼工部主事的職位上書了。5月29日,康有為第三次上書,也就是把第二次上書改了改,“拒和”“遷都”不再提了,光說變法,提出了富國、強民、教士、練兵等主張。這次上書與前不同,由于康有為成了有身份的人,所以都察院沒法拒絕,代遞軍機處,軍機大臣翁同龢直接傳到了光緒手里。據(jù)說光緒讀后甚是滿意,要求抄錄三份供太后、各省督撫及自己閱看。據(jù)黃彰健先生所言,他疑心此乃康有為信口開河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說,光緒從此傾心上了康有為。只不過皇門森嚴,官路漫長,他要見到康有為,或者康有為要見到皇帝,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距離第三次上書一個月之后,6月30日康有為第四次上書,正式提出“立科以勵智學”,“設議院以通下情”的主張,特別是后一條,他提出了五條具體措施:下詔求言;開門集議;辟館顧問;設報達聰;開府辟士。問題是這次都察院不給代遞了,說你是有衙門的人了,應該找你們工部堂官代遞啊。于是康有為找上了工部尚書孫家鼐。但由于工部侍郎李文田的反對,孫家鼐也不好意思給他轉奏。于是康有為再找都察院,都察院還是不收。最后袁世凱替他上遞督辦軍務處,讓榮祿給擋住了。這讓急性子的康有為很失望。他不知道,帝國這條大破船,想側個方向都很難,別說轉航了。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耐心。英國傳教士麥高溫說過:“東方社會中流行著一種拖沓風氣,它對人的性格會產(chǎn)生微妙的影響,即使是那些精力旺盛的西方人,在這里呆不了多久,也會感到自己的腳步變緩,干起事來也有一種拖拖拉拉的傾向了。”

嗯,中華帝國就是條大破船,不拖拉就會散架。李鴻章曾經(jīng)發(fā)過牢騷,說大清是破舊老房,自己就是個裱糊匠。不過酒桌上更會以安徽老表的底色顯露風采:

鴻章隱窺朝廷之旨,惟在求好,偷安旦夕,……嘗于席間對客曰:“茍延之局,何必認真。”客作色曰:“傅相安得為此言?!迸e酒笑曰:“謬耶?罰酒一鐘?!?/p>

酒桌上,李鴻章想說兩句真話,客人還不讓,所以他只好自罰了。明白人都知道,大清這條破船,快速轉向,肯定要散架;慢慢拖拉,也要散架。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

康有為不管這些。常言說,急病遇上個慢郎中。可康有為一來,大清就是慢病遇上個急郎中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