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過“可確定性”條件引入策略
既然概率無法確定,那我們怎么找到,在短期內決策的“可確定性”思路呢? 答案是:引進“策略”通過改變“考慮問題角度的方式”改變方向,把對“概率”的考慮,轉移到尋找確定“有利決策結果”的思路上來!
(一)將“買賣數量的決策”作為策略展開的出發(fā)點。從首次買入到平倉、補倉、增倉,在投資全過程中應對股價的下跌與上漲調配資金和持股。
(二)依據“價值的價格波動原理”,當投資品種的價值在階段時間內確定后,把價格的波動會導致其投資價值的上漲或下跌及“市場同步變化”的兩個考量,作為策略的比較依據!
從“買賣數量的標準”角度看,我們設置的標準,在0 至1 0 0 % 區(qū)間。
每一個決策結果對應兩個變化條件:一是買進股票后的賬戶“盈虧”,二是剩余資金在價格波動后股票數量的增減!
怎么理解? 舉例, 我們以1 0 0 % 的資金買進, 無論價格上漲還是下跌,我們都沒有剩余資金了,在股票價格出現波動后,其“控股數量增減” 都為0。如果不是1 0 0 % 的資金買進, 是以其他標準買進,那賬戶里面就會有剩余資金,一定會形成股票價格的上漲或下跌使剩余資金在股票價格波動的情況下,可買進數量呈現增減的變化。
這樣我們通過對投入資金比例的控制,就可以設置“優(yōu)勢”操作策略來應對投資過程中的上漲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