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曾經(jīng)按西法制炮造船。他先從美國人手中購買了一艘1080噸的英制商船“劍橋”號,改造成一只戰(zhàn)艦。1840年春,他又在廣東仿照歐洲船艦式樣,制成戰(zhàn)船。當時曾有人親眼目睹這種仿制的西式船只下水,寫道:“1840年4月25日,兩三只雙桅船在廣州河面下水。這些船都是按歐洲船式建造的,可能加入帝國海軍了?!碑敃r,林則徐還從西人手中購買了兩艘25噸的帆船和一艘劃艇,準備組成一支“清帝國的海軍”,以抵御外國入侵。
清光緒三十年,正值慈禧七十大壽,各地督撫紛紛祝壽。對此章太炎寫下一副對聯(lián):“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民間沸騰。當年在燕京唱蘇昆曲的,有一個飾演丑角的名演員劉趕三,一日在舞臺上演戲時,就敢公開嘲罵李鴻章,冒出一句另加的臺詞:“拔去三眼花翎!” 恰遇李鴻章的侄子也在場看戲,聽后大怒,立即上臺打了劉趕三好幾個耳光,經(jīng)人勸阻方罷。劉趕三遭此侮辱只能敢怒而不敢言,抑郁在心,不久竟因而棄世。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借口清政府逮捕公使和虐待戰(zhàn)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報復(fù)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振振有詞地宣示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脫責(zé)任和懲罰。圓明園將于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yīng)該對此負責(zé),與暴行無關(guān)的百姓不必擔(dān)心受到傷害?!?1860年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園內(nèi)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云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聯(lián)軍來得突然,主事太監(jiān)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當時有太監(jiān)、宮女、工匠等共三百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竟然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狈▏骷矣旯麑Υ藢懙溃骸坝幸惶?,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