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現(xiàn)在,對身邊的任何人,我們都不敢再承諾或是發(fā)誓言。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個許諾——因為,我們怕做不到,卻給予了對方太多希望。我們想深深地去愛,死死地去允諾,卻有些畏懼,有些不敢。于是,只好小心翼翼地牽彼此的手,小心翼翼呆在彼此身邊,僥幸地奢望會不會就這么慢慢走下去,一不留神就走到了天荒地老。
人越大會越怕孤單。再倒退兩年,我也許會對這個男人,充滿了不滿與埋怨,會立刻讓他滾走。但是此刻,我發(fā)現(xiàn)自己異常平靜。我看到他閃閃發(fā)光的那些特質(zhì),亦是靜靜微笑地收拾著他的缺陷。那就是他了罷,不要試圖改變。雖然,我與他不可能回到那些一起吃一碗泡面就能快樂的戀愛模式。
因為他是成熟男人,而我在不斷的失望希望中也蛻變成一個大女孩兒了。不去吵鬧,不去索要,只靜靜思考,淡淡微笑。我們默契地知道,愛,或是相伴到老,需要太多太多愛以外的事情來支撐。也許是兩個人如同朋友般的支持,也許是房子與車子的背負(fù),也許是能夠一同抵御默然與倦怠的能力。
這些能力,遠(yuǎn)遠(yuǎn)大過了愛本身在戀情中的分量。原來我也終于走到了不說愛也可以戀愛的年紀(jì)。原來白頭到老未必恩愛如初。其實這本是多么悲涼的一句話,如今卻是多么有能量的一句話。這世上有多少白頭偕老,并非靠恩愛如初走到最后。
起初我們都以為有那么一個人,符合我們所有的幻想與渴望,如同王子一般賜予我們浪漫的愛情與穩(wěn)固的婚姻。后來才會發(fā)覺,所謂的王子,不過是你認(rèn)為他是,他便是罷了。浪漫與穩(wěn)固更多來源于自己對生活的一種沉著冷靜與應(yīng)對,而并非找誰索求而來。
這樣很好,因為自身足夠強(qiáng)大,便與任何男人,都可以相處得當(dāng)。
這樣不好,因為適應(yīng)性足夠強(qiáng),就不會記得,誰才是自己真正所愛。
而此時此刻,給的是真情還是假意,真的無法分清。這世上又有幾對情侶,可以坦坦蕩蕩對旁人說一句,我是深愛著他/她?他愛我嗎?在他心里,我究竟有多重的分量,這些都要靠時間來證明。我并不肯定,那就是他,陪我到最后,但如果是他,也是好的。
若這是我的戀人及戀情,一條靜靜河流,我不知道哪里是盡頭,它只是繼續(xù)在朝前流淌。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