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墓園,坐落在安慶市北郊十里鄉(xiāng)林業(yè)村。墓園由30米長墓道、白石護欄、供奉臺、圓墓冢(頂未封)組成。墓地呈正方形,約120平方米,地面由白石長條石鋪成。墓坐北朝南,面臨果樹林場,背依茂林修竹的臥龍山,四周松柏環(huán)抱,翠綠幽雅。墓園北面種植五棵松柏,寓意為陳獨秀連任中國共產(chǎn)黨五屆總書記;南面東西兩側(cè)各植一顆白玉蘭,蘊涵陳獨秀一生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潔風骨;墓道兩側(cè)各植32棵松柏,象征陳獨秀走完64個春秋,生命之樹常青之內(nèi)涵。沿著墓道登五級踏步,便是供奉臺,敞門左右各有一丁字形石桌。石砌圓墓高1米,直徑3.8米,墓前豎立著兩米高的白石墓碑,正行行書:“陳獨秀之墓”,由安徽省書法家張建中題寫。在墓園內(nèi)還建有一幢二層樓房的陳列室,建筑面積150平方米,展室3間共6個部分,展出照片120張、各種資料101件、用具19件,反映陳獨秀一生所走過的道路。整個墓園簡樸肅穆。
1942年5月27日晚9時40分,爺爺病逝,6月1日,爺爺?shù)撵`柩從距四川江津縣三四十里外的鶴山坪,一直抬到縣城大西門的外鼎山山麓桃花林鄧氏康莊。安葬在康莊。墓地及安葬均由江津名紳鄧蟾秋叔侄贊助,碑文:“獨秀陳先生之墓”。碑文系先祖親戚葛康俞書。
陳家祖籍系安慶市懷寧縣白澤湖鄉(xiāng)沈家店陳家剖屋,爺爺出生在安慶市城北后營。遵爺爺遺囑,父親陳松年于1947年5月,將先祖靈柩啟運至家鄉(xiāng),先是在安慶西門外古剎太平寺存放,不久還雇了朱雅盛等4名當?shù)卮迕駥⒐啄咎У饺~家沖,也于同年6月1日下葬,與原配夫人高曉嵐合冢。碑文“先考陳公仲甫之墓”。
第三次修墓是在1979年,這年是陳獨秀誕辰百年。安徽省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批示,陳獨秀墓可以家屬的名義修一修,立塊兒碑。1980年由安慶市文化局出資200元,簡單地進行了修葺。在原碑不存的狀況下,重立了碑,碑文是“陳公仲甫字獨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并以先祖的四個兒子名字而立。碑文為安徽省書畫院葛介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