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安平城(1)

過臺灣 作者:林那北


母親自盡了,父親被殺了,祖墳被毀了,鄭成功家國兩失,回去的路已經(jīng)條條斷絕,余下的,只有腳下這座千辛萬苦從荷蘭人手中奪回來的島嶼了。

1662年6月14日,鄭成功將臺灣改名為“東都明京”。荷據(jù)時期所有的體制與機構(gòu)全部廢除,取而代之的是按大陸舊有政權(quán)的體制機構(gòu),設置了一府二縣,府即承天府,取泉州佛寺承天為名,府署就設在赤嵌城內(nèi),這是明朝在南京設立應天府、在北京設立順天府之后,第三個以“天”命名的都城;而二縣即天興縣與萬年縣。至于官制,則仍沿用明舊制,設了吏、戶、禮、兵、刑、工六官,并置六科都事及察言、承宣、賓客等司。

這是中國在臺灣島上設立的第一個行政機構(gòu)。

荷蘭人建的熱蘭遮城被改名為安平城,成為鄭氏府第。安平,這正是鄭成功年幼時從日本回到泉州后的居住地,父親鄭芝龍曾在那里蓋起高闊氣派的鄭氏府第,就將它的名字移植至臺灣,多少撫慰一下鄉(xiāng)愁、寄托一點對父親的愧疚與懷念吧。同時他下令文武各官及總鎮(zhèn)大小將領(lǐng)把自己的家眷從大陸移來,暫住于此。妻兒團聚在前,一個家才完整,才可以落下根來,并往下綿延。

在這之前的1662年5月18日,鄭成功已經(jīng)頒發(fā)了一條告諭:“各鎮(zhèn)及大小將領(lǐng)官兵,派撥汛地,準就彼處擇地起蓋房屋,開辟田地,盡其力量,永為世業(yè)……”也就是說,鄭氏軍隊從部將到士兵,都可以圈地開墾,土地屬于私人所有。寓兵于農(nóng),一旦戰(zhàn)事再起,又可以迅速召集起來。

這些將士開屯起來的田地被稱為“營盤田”。

而“文武官田”則是由文武官員們?nèi)Φ卣心嫉柁r(nóng)耕作開墾出來的,這些人包括鄭氏宗族以及追隨鄭成功來臺的明王朝遺室們。

臺灣彰化秀水鄉(xiāng)有個村子叫陜西村,村里土地的開發(fā)與一個叫馬信的人有關(guān)。馬信原是清臺州守將,后加入鄭成功隊伍,先被授“中權(quán)鎮(zhèn)”,掛“征虜將軍印”,后擢升為“提督親軍驍騎鎮(zhèn)”,做先鋒登陸攻臺。他大約由于皮膚黝黑,所以有“烏面將軍”的外號。1662年,在將荷蘭人趕走后,馬信率領(lǐng)部下來到這里墾殖定居,不久突然暴死,安葬于此。而他的部將則漸漸在此定居,繁衍至今。由于馬信是陜西人,于是他的祖籍地便成了這個村的名字。村中還建有一座烏面將軍廟,至今仍香火不斷。

臺南林鳳營莊的得名,跟一個叫林鳳的人有關(guān)。曾是鄭成功“親軍虎衛(wèi)鎮(zhèn)”一員猛將的林鳳,福建漳州人,當年隨鄭氏軍隊入臺后,奉命在臺南曾文溪北面屯兵墾荒。其部隊所在的地方,后來便以“林鳳營”作為地名。

林圯埔與林鳳營有幾分類似。

泉州同安人林圯曾在鄭成功麾下任過參軍之職,隨鄭軍入臺后,奉命率200多人在云林縣濁水溪畔的斗六門屯兵墾荒。這里原先是少數(shù)民族游獵之地,土地肥沃,水量豐沛,卻又地勢險要,山高林深。林圯是目前所知最早到斗六門的拓墾者,他們歷時兩年多,從斗六門逐漸東進拓墾至竹山鎮(zhèn)。1668年,當?shù)厣贁?shù)民族傾社來襲,將林圯等官兵團團圍困,最終林圯與他部下因糧盡被俘,接著被殺。

林圯墓至今仍留在臺灣云林縣濁水溪旁。那年當?shù)厣贁?shù)民族退去后,林圯被大陸移民收尸埋葬,該地取名為“林圯埔”。而后續(xù)的墾民絡繹到來,至乾隆年間時,這里已經(jīng)有街市出現(xiàn),街市之名也稱為“林圯街”。經(jīng)過300多年的繁衍發(fā)展,這里單林姓居民就已經(jīng)達數(shù)萬人之眾了,街上有座取名“崇本堂”的宗祠,就是當?shù)亓质相l(xiāng)親修建的,祠里供有林圯的神像,上寫“清開辟水沙連右參軍林圯公一位神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