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zhàn)而賊欲自破之象也?!蓖撕髤s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p>
諸葛亮于五丈原病危時,與楊儀、費祎、姜維商討退軍事宜,決議由魏延斷后,但同時也擔心魏延抗命,所以商定如果魏延抗命,就自行引軍撤退,強迫魏延斷后。諸葛亮死后,楊儀秘不發(fā)喪,并命費祎去試探魏延。魏延既不滿北伐又告中斷,更憤恨竟然要聽命于政敵楊儀作斷后將,所以強留費祎共謀奪取兵權。費祎佯裝附和,并騙魏延要回營押解楊儀為首的一干文吏過來,遂得逃出回報。魏延派人查探大營,發(fā)現(xiàn)大軍正在做撤退準備。發(fā)覺自己被強迫斷后,魏延勃然大怒,搶先領軍急退,并燒毀沿途閣道。楊儀飛檄告狀,指控魏延謀反。后主劉禪問留守的蔣琬和董允該信何人,蔣董兩人都懷疑魏延。魏延先抵達南谷口,準備回擊隨后而來的楊儀。楊儀命王平在前防御,王平對魏延大罵:“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部下兵士亦認為魏延理虧,不愿為其效力,軍隊潰敗,魏延帶著兒子數(shù)人逃往漢中。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帶回其首級,并夷其三族。楊儀踏著魏延的斷頭罵道:“庸奴!復能作惡不?”
楊儀認為自己被諸葛亮托付后事,又為朝廷誅除了逆賊魏延,所以自己應該會繼諸葛亮后掌政,但諸葛亮生前便私下認為楊儀心胸狹隘,屬意蔣琬繼任。后來蔣琬升任尚書令、益州刺史,而楊儀則僅為中軍師。蔣琬最早是楊儀的屬下,現(xiàn)在卻爬到楊儀的頭上,楊儀對此非常不滿,口不擇言,同僚皆擔心被楊儀的口舌連累,避之唯恐不及。有長年交情的軍師費祎前往安慰,楊儀竟口出狂言說:“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延,怎么會落到如此地步?令人追悔不及!”于是費祎向上密告,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漢嘉郡。但楊儀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后下獄,自殺身亡。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十七歲時便娶了蜀國的公主為妻,并獲騎都尉的官職。之后步步高升,仕途平順。由于蜀國人不忘舊德,十分懷念諸葛亮,便也愛惜諸葛瞻的品德情操以及才華,凡是有了成績,都歸功于他,說是他建議宣導的。實際上,他是借了父親諸葛亮的余蔭,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諸葛恪少有才思,辯論應機,莫與為對。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更優(yōu)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更優(yōu)秀?!睂O權問他原因,諸葛恪說:“我的父親知道應該服侍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yōu)秀?!睂O權聽罷大笑。
諸葛瑾的臉型長,一次孫權大會群臣,命人拖了一只驢子進來,并寫上“諸葛子瑜”,和諸葛瑾開個玩笑。諸葛恪見此,立刻要求在題字上加兩字,變成“諸葛子瑜之驢”。孫權于是將驢子賜給諸葛恪。
劉璋投降后,劉備不想舉用蜀郡太守許靖,因為劉備軍包圍成都時,許靖欲出城投降背主,劉備認為他雖是天下聞名的名士,但卻無身為人臣的品德。法正進諫說:“天下最有名無實的人就是許靖了。但是主公剛剛開創(chuàng)大業(yè),許靖的名聲四海皆知,您如果連他都不用,天下賢人恐怕會認為您薄待賢臣?!眲溆谑侵赜迷S靖,此舉堪比戰(zhàn)國時的郭隗與燕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