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涉及金錢的話題時,我們的感情擁有非常重的話語權,這是一種必然或是邏輯的結果。你的理財行為所觸發(fā)的感情決定了你今天所處的經(jīng)濟狀況,而且也將引導你未來的經(jīng)濟狀況走向。一切都由你的情緒決定,既有你對待金錢的情緒,同時也包括對待自己的情緒。
在我的研討課上有許多人向我尋求建議,但我早就發(fā)覺僅僅依靠建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因為如果沒有改變態(tài)度,問題很快就會從另一處浮現(xiàn)。這就如同如果人們想讓干涸的河床中重新有水流淌,那么引入原河道的水流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
我觀察了研討課上學員們對于金錢和財富的情緒,而結論也總是一致的,即結果是特定情緒的體現(xiàn)。
例如為什么有的人選擇一次性將房款付清,盡管他本人知道錢用在這里并不能給他帶來一份收益。(在有關不動產(chǎn)的章節(jié)我將詳細闡述。)答案是:恐懼。“我害怕失去金錢。即使把錢花在買房上不會給我?guī)砣魏卫麧櫍还茉趺凑f錢放在那兒至少很安全。”為什么女性會把50% 的資金存在銀行中?同樣是因為恐懼。
我曾在電視節(jié)目中為一位購物成癮的女性做咨詢輔導。她在8 周內(nèi)讓自己和家人背負了8 萬馬克的債務。她覺得任何東西都適合自己,都想買回家。我詢問她購物時有什么感受,她回答說:“我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我恨我自己,我怎么能夠做出這種事情來?!?nbsp;
有的人說:“任何有關‘金錢’的話題都會讓我恐懼?!?nbsp;
而其他人則說:“我沒有安全感,我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薄拔覍ψ约旱恼煞蚍浅2粷M,他就這樣把我們的錢扔出窗外?!蔽野l(fā)現(xiàn)所有學員的表述總是一致的。無論他們富有與否、負債高低;是否曾經(jīng)富有一時,而后家財虧空;是否拼命工作數(shù)載,仍一無所獲;是否處于不知如何付清下一筆賬單的境地,這些人都擁有相同的感覺,就是從未能夠獲得足夠多的金錢。他們之所以會使用相同的表述,不是因為當前的經(jīng)濟情況,而是自身情緒的產(chǎn)物。他們的描述反反復復映射出了5 種情緒:恐懼、責任、羞愧、盛怒和缺乏自信。
假如讓這些情緒成為你生活的主旋律,那么你的未來肯定與財富和幸福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