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天下情為何物——就是一物降一物。
理性使人活得明白,但有時難免痛苦;感性使人活得有趣,但最好糊里糊涂。
一切都要玩著看,看著玩,誰認真,誰是傻子。
人一思維,上帝就哂之。
性情:情是五臟之性,不學而能。分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藏在心里為性,發(fā)出來為情。薛寶釵不是不多情,而是身體好,情能藏得住;林黛玉身子弱,肺氣虛,情藏不住,在眉眼之間都外溢。
【曲解愛·慾·情】
這三個字很有意思,一個心在中間,一個在下面,一個在旁邊,一下就把三個字的內(nèi)涵顯出來了。在中丹田的是“愛”,它與慾念確實有差別,它比慾念要溫暖,要平和,要理性?!皯j”的這個心是沉底的,在下丹田,屬元神,強大威猛啊。發(fā)出來的是“情”,飄乎乎的,變化倏忽,不太穩(wěn)定呵。
情·非情
人這一輩子受的困擾中,70%是情的問題,30%是事的困擾。
現(xiàn)代人得病大都從“情”上得,大多是由于“不遂欲”。但人們論病只在“事”上論,所以,真正能治愈的又有幾人?!
總之,人,一會兒因為欲求而痛苦,一會兒因為滿足而無聊。顛顛倒倒,就是人生。
這世上,能說清楚的都是事,說不清楚的都是情和命。
【事情】
事情,人們總是先說“事”,后忘“情”。
【情事】
就是把“情”變成“事”,是“事”就會有麻煩,就會糾纏不清。
【情感】
是生命能量的爆發(fā),是以卵擊石,是在用軟軟的心和一切無情較量。
【愛情】
是荷爾蒙,是激素。在男人,是占有;在女人,是生活。
昨日來一對老夫婦,把脈后笑問老太:這兩天生氣啦?老太羞澀曰:“倒也沒有,只是老伴不心疼我……”我大笑:瞧瞧,女人一輩子都抱怨這個。他也是老人家啦。老太曰:兩口子天天在一起,不知道“老”……聞聽此言,颯然而悟,人老情不老,老人也嫵媚啊。
《黃帝內(nèi)經(jīng)》不是講給民眾聽的,而是講給修道的人聽的。而《詩經(jīng)》恰恰是講給全體民眾聽的。因為是人就有70%的情的問題。
人有六識,就有共業(yè)(共同的習性)。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生處處不如意,長噓短嘆總歸情。
情到濃時便是空。
凡不空的,就會生病。而此病,非醫(yī)藥能解。
【故事1】
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如此堅貞、如此執(zhí)拗、如此傻,我甚至懷疑尾生是位女子,而那不來的女子,倒像一個叫“女子”的男子。呵呵。
是什么樣的絕望,讓他(她)忘記了生命的奔跑?他(她)是在羞辱人類的忘性,還是在譴責洪水的無情?
【故事2】
相傳有個宮女寫了一首寂寞的詩,順著胭脂水流到世間,一位青年才俊拾到了,后來竟與這宮女結(jié)了情緣。網(wǎng)絡就沒有這番浪漫,一下子淹沒在網(wǎng)海里還算好,最慘的是遇到網(wǎng)匪,結(jié)了個嚇人的惡緣。
末法時代,沒有曲折溫馨的故事,沒有了堅貞,沒有了詩,沒有了等待和期盼,有的,只是血淋淋直接傷害的現(xiàn)實。
【情的表達方式】
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簡短的話語是說“事”,說“情”就得嗯啊地長一些,再不行,就跳舞吧。
孔子說《詩經(jīng)》“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是快樂不過度;哀傷以不傷生為準則。就是在給人的情感確立尺度和原則??鞓愤^度就會心神散亂;哀愁過度就會傷肺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