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格拉古兄弟時代(4)

羅馬人的故事3:勝者的迷思 作者:(日)鹽野七生


六年后,公元前163年,57歲的格拉古父親再次被選為執(zhí)政官。獲得投票權(quán)的解放奴隸們,幾乎全部把選票投給了他。在此前后,他還兩次擔(dān)任視察團的團長,巡視東方(地中海東岸地區(qū)),顯示羅馬對同盟國敘利亞的塞琉古國王的支持。此后,敘利亞王位繼承出現(xiàn)糾紛時,由羅馬進行裁定。

格拉古父親大約逝世于公元前153年前后。有一種說法是他和妻子科涅利亞共生育了12個孩子,但由于那個年代嬰幼兒死亡率很高,成人的只有提比利烏斯、蓋烏斯兩兄弟和嫁給小西庇阿的女兒。提比利烏斯10歲喪父,弟弟蓋烏斯比他小9歲,格拉古父親給兄弟二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chǎn),包括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在政界和民間享有的良好口碑以及眾多的政治“后援者”,但兄弟二人卻連父親的面也沒見到。

科涅利亞年紀(jì)輕輕即成為未亡人。對她來說,再婚是一個很容易實現(xiàn)的相當(dāng)不錯的選擇,因為按照當(dāng)時羅馬的風(fēng)俗,女子再婚,特別是有過生育經(jīng)歷的女子再婚,是很受夫家歡迎的。何況科涅利亞還是“偉大的西庇阿”的女兒呢!實際上,求婚者絡(luò)繹不絕,就連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想迎娶她為王妃。

然而科涅利亞拒絕了這一切,她的理由是,她想專心養(yǎng)育這兩個兒子。

她把提比利烏斯和蓋烏斯這兩個兒子稱為“我的兩顆寶石”。為了給予兩個兒子最好的教育和生長環(huán)境,科涅利亞做了周到的考慮與安排。她深知母親自身的素質(zhì)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自己就擁有當(dāng)時羅馬的“教養(yǎng)人”資格,并且能夠使用希臘語閱讀和會話。她還特地從希臘請來學(xué)者,做兩個兒子的家庭教師。她認(rèn)為,絕不能將孩子托付給家庭教師和傭人,“孩子不僅從胎兒時期就要在母親的腹中開始接受教育,母親要全面掌管孩子的教育成長,甚至不應(yīng)放過通過餐桌上的交談會話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yǎng)的機會。”科涅利亞和愷撒的母親奧蕾莉亞并列,被譽為羅馬婦女的偶像。提比利烏斯和蓋烏斯二人,就是這樣沐浴著母親的關(guān)愛,在身心兩方面都得到了健康成長。

提比利烏斯·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從迦太基滅亡現(xiàn)場歸國后的那幾年做了什么,史料沒有記載,應(yīng)該是像羅馬上層社會的良家子弟一樣,居住在當(dāng)年羅馬富人聚集的帕拉丁山上公館林立的高級住宅區(qū),并曽在軍隊中服兵役。20歲那年,他被選為祭司。

正像本書第一部《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所描述的那樣,古羅馬沒有設(shè)置專門的“祭司”這個職業(yè),敬奉鬼神的祭祀活動,由從各行各業(yè)選舉出的“祭司”來主持。由于羅馬是個多神教的國家,需要祭司的場合非常多。如軍隊出征需要祈求眾神護佑,軍隊凱旋又要感謝眾神的幫助,軍事之外的公眾祭祀活動也有很多。為此,即便是年輕的祭司,也有可能在祭祀活動中接觸到一些大人物包括元老院中的重要人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