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世界中存在著無限的增長嗎?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哲學和物理學的范疇,它在近代經常被提出,回答也是多種多樣的。簡單回答一個“是”字根本不合格,除非增長的定義事先已經擺脫了塵世的現(xiàn)實定位,上升到了超世俗的抽象層面上,但這對回答以上提到的問題也沒有太多幫助。
試著去回答這一問題的前提是對增長定義的解釋。什么是增長,或者婉轉一點:對于增長應該怎樣理解?在德語和其他語言中對增長的定義有多種多樣的描述,但總歸涉及到增長、增大、發(fā)展、增多、膨脹、拓寬,簡而言之,就是擴張的某種形式。
大自然在展示著這種擴張如何發(fā)生,自然界所有可能的事物在不斷地擴張:不僅是有生命的有機體,也包括晶體、山脈和宇宙本身。所有一切都在生長,但所有一切都在某個時候完全充分生長,然后開始退化,最終消亡。每種擴張都伴隨著收縮,收縮是另一個新擴張、新增長的前提。
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不停地生長是種恐怖的現(xiàn)象。晶體達到特定的大小時會停止,沒有任何山脊能夠超過地殼承受范圍去不斷增高,不斷變得龐大,只有宇宙的膨脹會發(fā)生什么到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已有觀點認為它也是有限的。連孩子們都知道樹木不能長到天上,同樣孩子們也明白那個人人皆知的森林的例子,在森林中有大量樹木生機勃勃地不斷生長,但如果它們長成了喬木林,就不會再變粗了,它們會繼續(xù)一直生長,但總保持著某一種樣子不變。
這就是大自然的增長。每個誕生有著相應的消亡,誕生和消亡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那么制衡的程序會馬上生效。由此看來,增長像諺語所說的獎牌 ,邏輯上還有著另外一面:縮減。這兩方面才構成一個整體。
增長是改造,是改制,也是改變。由于增長,白堊中生成珊瑚,這些珊瑚生成山脈,同樣由于生長它們會再次瓦解,重新變回白堊 這是一種不斷的循環(huán),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對此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觀察、描述和評論。
但這種自然界增長的概念,能否沿用到人類推動的增長,尤其是經濟增長上面呢?它的結果也會是一種互相抵消的游戲?或者這種增長有其他的規(guī)律?
這首先要經濟學家來回答。面對這個問題,他們會遵循那條傳統(tǒng)的狹長語言小路:增長就是擴張。廣義上解釋為某種經濟規(guī)模的增大,在私人家政方面,它指的是消費支出、可用收入或有價財產;在企業(yè)方面,是自有資本、創(chuàng)造價值或者銷售額的增大;在國家方面,是公共收入、支出或者負債。狹義上他們會理解為在特定時間內,例如一年中,國民經濟(財富以及服務量)生產總價值在數(shù)量上的變大(10)。
而且經濟學家也沒忘記指出自然界中的增長和人類推動的經濟增長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后者主要建立在洞察力和理解力,在想法和想象力的基礎上,這是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不能實現(xiàn)的。只有人類能夠對食物進行加工,他們可以將食物 促進生長地 更好的利用;只有人類會把布料在風中繃緊,以這種方式從一個地方很快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只有人類懂得將葉輪放入水中來推動磨盤和鐵錘;也只有人類能將知識繼續(xù)傳給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