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不可或缺的溫伯格”組建總統(tǒng)商務委員會,美國各地的——不僅僅是華爾街的——商界領袖,獲邀與總統(tǒng)及其經濟方面的工作人員,開會討論有關打破大蕭條堅冰的各種觀點。商界領袖歡迎得到這種機會向政府解釋自己的觀點,他們擔心這屆美國政府會變得過度社會化。溫伯格在這些會議召開前后,成了迎來送往的“看門人”,并且如果有人要找政府解決工商或金融方面的問題,要接近政府官員,溫伯格又成了他們最先要找的人。但他并沒有就此打住。為了創(chuàng)造就業(yè)和增加經濟活動,不計其數的政府新機構得以設立起來,其中很多重要的政府官員職位必須讓富有經驗的商界管理人員來擔任,溫伯格便成了這些職位不可或缺的獵頭。不久之后,他又幫助一些公司尋找董事會成員或經營管理人員,他們必須知道如何疏通眾多有影響力和可資利用的渠道。溫伯格并未乘機利用這些機會,逼迫什么人與高盛公司做生意——雖然市場上交易不多,而且,高盛公司仍在恢復之中——所以,商界領導人并不認為他是個乘機自肥的人。相反,他倒是很有用處。
溫伯格心里明白,若要與這些人保持良好關系,在他們咨詢的時候,必須拿得出質量非常高的建議,于是,他設法確保高盛公司里有一些聰穎,表達能力良好,外表又體面的年輕人,他們必須學業(yè)成績最優(yōu),能幫助他研究企業(yè)(或任何其他的東西),寫出很有專業(yè)水準的分析或報告。他開始在商學院,特別是哈佛商學院尋找這樣的人。1967年,他慶祝自己在華爾街的職業(yè)生涯已屆60年,《紐約時報》稱他為“華爾街先生”,這時他已培養(yǎng)了100余名哈佛商學院畢業(yè)生,大概從1935年以來平均每年有3人得到了他的教誨。
當美國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溫伯格響應號召,協(xié)助政府招募企業(yè)家和金融家在政府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是戰(zhàn)時工業(yè)生產局的副局長,漸漸便有了一個知名的綽號,叫做“抓壯丁的人”,因為他總有辦法找到高端人士,為戰(zhàn)時國家的民用事業(yè)出力。朝鮮戰(zhàn)爭時期,他又承擔了同樣的重任。到1950年時,溫伯格對于杜魯門政府來說,不僅僅是不可或缺,他還是商界與政府之間的聯系紐帶。他認識每個人,所以如果你需要結識什么人,或者吸引誰到一家公司的董事會,或者填補一個高層經理職位,他是你首先要找的一個人。溫伯格意識到這是他的“比較優(yōu)勢”,于是和每個人保持密切聯絡,用自己的人研究誰可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處,并總是認真地對待他人的求助,就像在做著公司分派的任務一樣。他的聲譽不久便使他受邀參加一些公司的董事會,在那些公司任職,像他那樣出身卑微的人本是不可能期望的。不論在哪家董事會擔任董事,他總是使用哈佛商學院畢業(yè)的聰明同事,讓他們研究每項提議或備選方案,為他參加每次董事會議作好充足準備。他平時很討人喜歡,幽默風趣,心情放松,可是,他也知道什么時候該直言不諱,直截了當。對于為之服務的公司,他總是非常忠實的支持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只消費它們生產的產品。他的行為幾乎始終符合人人心目中理想的公司董事人選:他參與公司決策準備得很充分,提供的建議很有價值,你有問題時又能仰仗他提供幫助。在長達20余年的時間里,溫伯格每年要參加200余次董事會議或公司會議。對于重要的政治人物來說,他的作用又比其他人更進一步,還可以為他們的競選活動幫助籌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