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承諾和一致性

怪誕博弈論 作者:孫恩棣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心理學家喬納森·弗雷德曼等人做了一組研究。

首先,他讓研究人員假扮成義工,在加州的一個居民區(qū)內(nèi)挨家挨戶地向居民們提出一個荒唐的請求:希望這些居民允許他們將一塊公共廣告牌豎在他們門前的草地上。為了讓這些居民了解廣告牌豎起來之后會是什么樣子,他們給居民們看了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上,一棟漂亮的房子幾乎被一塊很大的廣告牌遮得嚴嚴實實,廣告牌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幾個字“小心駕駛”??上攵?,這一地區(qū)的居民大多拒絕了這個要求(83%)。

同時,另一組實驗也在進行,不可思議的是,另外一個社區(qū)的居民卻對此提議贊同,他們當中有76%的人同意將他們門前的草坪貢獻出來。這些人之所以會如此慷慨,是因為在此兩個星期之前,另外一個“義工”登門拜訪,請他們接受并設(shè)法展示一塊3英寸見方的小牌子,上面寫著“做安全司機”。這個請求實在不算什么,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答應(yīng)了。但這個請求所產(chǎn)生的效果卻是驚人的。就因為兩個星期之前他們不經(jīng)意地答應(yīng)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安全駕駛的要求,致使兩個星期之后他們輕易地答應(yīng)了豎起一塊超大的廣告牌的請求。

喬納森·弗雷德曼的研究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他們又在另一社區(qū)的居民身上做了一個大同小異的實驗。他們首先請這些居民在一份名為“讓加州保持它的美麗”的請愿書上簽名。當然幾乎每一個人都簽了名,因為一個州的美麗,就像高效率的政府或健全的產(chǎn)前保健一樣,幾乎都是沒有任何人會反對的問題。半個月后,弗雷德曼又派了一個新的“義工”去這些居民家里,要求把那塊巨大的、 “安全駕駛”的牌子豎到他們門前的草坪上。

這一組實驗的結(jié)果令他們始料不及,居然有將近50%的人答應(yīng)了這個請求。盡管兩個星期之前他們做出的承諾并不是關(guān)于交通安全,而是關(guān)于另外一個公益事業(yè)主題——美化環(huán)境的。

這個結(jié)果,就連弗雷德曼本人都始料未及。為什么一個簽名支持美化環(huán)境的不起眼的行為會使人們答應(yīng)另外一個完全不同而且分量重得多的請求呢?在考慮并排除了其他很多原因之后,弗雷德曼認為:這些人在美化環(huán)境的請愿書上簽了名之后,就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他們覺得自己成了按市民公約辦事、急公好義的人。兩個星期之后,當有人要求他們?yōu)楣媸聵I(yè)做另外一件事兒,也就是展示這塊“安全駕駛”的大牌子時,為了使自己的行為和剛剛形成的自我形象相吻合,他們立刻答應(yīng)了這個請求。

這其實是人類行為學中“承諾一致性原理”在起作用——人希望自己是一個前后一致的人,而不是變來變?nèi)サ娜?。就好比壞人誘惑小孩學壞,可能只是讓他去偷竊一個面包、一包香煙之類不值錢的東西。一旦小孩子同意了這類請求,他的態(tài)度就會發(fā)生改變,他會變成他心目中的“古惑仔”,會做出更不正當?shù)氖虑椤?/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