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倫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營銷心理學中的商品定價方式。按凡勃倫效應,如果將奢侈品價格降低,銷售量不增反減。
很多五星級飯店,即使在淡季房費也從不打折,唯恐有損已經(jīng)奠定的昂貴招牌。
一些豪華酒店,為了招徠顧客,寧可推出多住一晚優(yōu)惠政策,也不敢真正降價,以免導致顧客心理上的降級。
皮爾·卡丹這個牌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奢侈品“大牌”,變成徹底的“大路貨”了。顯然,皮爾·卡丹先生從沒有聽說過凡勃倫效應,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將自己的名牌高級時裝價格大眾化,到了20世紀80年代,皮爾·卡丹已經(jīng)淪為街頭品牌,十幾年來幾乎淪為與“山寨貨”比肩而立的地攤貨。如果蘋果手機把定價降低一半,從短期看銷量會暴增,實現(xiàn)薄利多銷。但三年以后,肯定淪為平庸的品牌。
人類的行為雖然時有違反直覺的地方,但絕對不是違反自然的。
凡勃倫的招搖式揮霍與扎哈維的不利條件原理,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是從人類的奢侈行為推導出的結論,后者是觀察動物行為得出的結論。
凡勃倫與扎哈維,一個是經(jīng)濟學家,一個是生物學家,兩個人素昧平生,且隔行如隔山,但卻推導出了高度重合的結論:人類和野生動物的行為模式如此相似!
兩種理論,本質上都在談一個問題:非理性行為背后的策略思維,怪誕背后的理性,愚蠢下面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