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在我們身后跑得較慢的七八個又趕上來了,我們當即也跟著他們向前趕路,總覺得離南京城越遠越安全。走著走著,在太子墳對面的公路坎下發(fā)現(xiàn)一只行軍鍋,麻子走下坎打開一看,原來是小半鍋飯。聽說是飯,我第一個跑到鍋邊,抓起凍飯就吃。有的人聽說是飯連腳步也不肯停,直管自己趕路。麻子也吃了不少,只有我和李老頭伸長脖子往肚里吞咽那帶冰凍渣子的冷飯。隨后我們又加快步伐追上那伙人。約模9點鐘時分,我們來到蔣王廟小街。當?shù)氐睦习傩崭嬖V我們:昨天和前天都有鬼子到蔣王廟搜散兵和老百姓,街頭上山溝里還可以看到尸體。鬼子曾在紫金山上亂開槍,幾只獐子被槍聲趕出樹林均死在鬼子手中了。晚上,他們都回太平門去了。鬼子隨時都會來蔣王廟,很危險。此處不能久呆。北去的堯化門早被鬼子占領,東去的岔路口也有鬼子把守。昨天下午,有八九個人從堯化門處過鐵路,大部分被打死,只有一個人逃了回來,夜間才偷越過去了。因此,在當?shù)匾粋€老頭指引下,我們只好迅速爬上紫金山北坡――延伸到蔣王廟附近山嶺上的馬尾松林,等待天黑再去逃命。
就在這個樹林里我們和83軍掉隊的羅參謀2,親眼遙看到大漢奸高冠吾在蔣王廟誘殺大批俘虜?shù)默F(xiàn)場。這個狗漢奸的重大罪惡多少年來都未被揭露出來。抗戰(zhàn)勝利后我在南京見到了羅參謀,他應該算是一個難得的愛國軍人。他為了刺殺曾經(jīng)擔任過敵偽南京市長和江蘇、安徽、江西省長的高冠吾,曾冒險追到合肥和南昌,但因受條件限制都未能得手。
當時約有近千名教導總隊和83軍掉隊官兵與部隊失去了聯(lián)絡。這些官兵都是在夜間突圍時因天黑未能跟上部隊,便分散藏在蔣王廟街外的山溝里、柴草中和紫金山腳下樹林中,處境危險,十分艱難。但這近千名散兵都是老兵,訓練有素。特別是教導總隊軍士營的官兵,曾多次與日軍作戰(zhàn),知道敵軍對中國戰(zhàn)俘一概殺掉的政策,故不肯輕易放下手中的武器向敵人投降。昨天,約有一百多個日本兵到這一帶搜索,有一部分軍人特別是十多個傷兵因躲避不及都死在敵人的槍彈之中了。因而他們大多數(shù)用各種辦法避戰(zhàn)和敵人周旋,已經(jīng)躲過了一個難關,都在等待時機逃離南京。
日寇也曾派飛機在這一帶盤旋偵察,認定在此部分散兵活動的余地仍很寬廣,地形又很復雜,有利他們隱蔽。他們雖分散但仍具有相當強的戰(zhàn)斗力,比整體防守陣地的官兵更難對付。上上策是利用中國兵相信美國人會偏袒他們的心理,使用高冠吾出面誘降,此乃是兵家之計謀也。
中午時分,當時任日偽南京督辦的高冠吾偕同漢奸們十多人,分乘三輛打著美國星條旗的小汽車從太平門駛出,一路鳴著汽車喇叭,耀武揚威地來到蔣王廟小街。冒充美國使館工作人員,在街外招來散兵代表“談判”,向散兵代表詐稱:“只要散兵們自愿放下手中的武器,美國使館將出面與日軍交涉,保證所有人的人身安全,負責用汽車送進城里難民區(qū)避難。愛國者也不用擔心,度過眼前的難關,將來再去報效祖國。不愿去難民區(qū)的也可以,分發(fā)路費,回家為民?!?/p>
散兵們一經(jīng)脫離了長官的指揮心里很不踏實,考慮到眼前危險的處境,將來的去向多多少少地又符合自己的心愿,輕信了漢奸的欺騙。代表們迅速回到散兵中傳達“美國使館的好心好意”,約有500多人到指定地繳出槍彈,坐在一個鄰近的山溝里等待汽車來接他們。
教導總隊的班長吳炳生3繳槍后有點半信半疑,疑疑惑惑地坐在散兵群中觀望,擔心“美國使者”不及時派汽車來,更怕“美國使者”與日軍交涉破裂,日軍派兵來將他們?nèi)繗⒑ΑA_參謀也曾到蔣王廟參與“談判”,心里想來想去總是有所顧忌。他又不認識高冠吾,想到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國部隊處于劣勢,戰(zhàn)敗已成定局;美國使館事先未與日方取得保證,此刻單方面在戰(zhàn)火中出面保護中國軍人,其舉動很為蹊蹺,可信的程度太小了;同時他又想到撤退時曾經(jīng)明確布置,一旦誰掉隊了便各自為戰(zhàn),設法與鬼子脫離接觸,直奔安徽寧國找83軍歸隊。但他又不敢出面阻止那些散兵繳出槍彈。因而他決定不向日軍繳出槍械為宜,又回到馬尾松林中注視著山下的動態(tài)和情況變化。
三輛小轎車返回太平門后,未令繳出槍彈者等候多久,一個中隊的日本兵分乘五輛卡車從太平門駛出,十分鐘后趕到蔣王廟。迅速占領山頭,旋風般架起輕、重機槍,夾以三八步槍,猛烈地向俘虜群開火,彈頭象雨點般地向俘虜們身上潑去。
吳炳生看到日本兵搶占山頭,又旋風般對準他們架起輕、重機槍,意識到了上當受騙,槍聲一響便就地倒在身邊的溝里裝死。緊隨著他倒下有兩具尸體倒在他身上,雖受壓而又不敢動彈,希望以此作掩護,逃出生命。
另有幾個勇敢者突然醒悟,冒著日軍密集的槍彈呼喊著前仆后繼,沖了出去。其余均在驚叫聲中被日本兵打死。
面對成片散兵的尸體,日本兵又排成橫隊,見尸一一補刺一刀。有呻吟者還要用刺刀撥動傷者的身子,連刺幾刀致死。日本兵的一把刺刀透過一具尸體刺穿吳炳生的外胯肌,未刺到致命處,而他忍受劇痛未敢喊叫。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待日本兵在鄰近的一個山溝里運走槍彈后,他便從尸堆里爬起來,又用綁腿包扎好自己的傷口,想著逃出地獄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