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負債的經(jīng)濟性質
從上文知道,央行在中國外匯市場大手用人民幣購買外匯,靠的是以下諸種手段:增加貨幣發(fā)行、動用商業(yè)銀行存于央行的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以及發(fā)出“央票”即央行對金融機構的短期債券。我們也了解,所有這些央行購匯的支付手段,無一例外都來自央行的負債。這么說吧,當下令全世界肅然起敬的中國擁有的2.5萬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每一元每一分都對應著央行的人民幣負債。
負債之意,無非就是債務人欠了債權人的錢。但是,央行的負債,與我們平常家庭、企業(yè)、抑或商業(yè)性金融機構的負債,有很大的不同。比較明顯的區(qū)別,央行是中央政府開的,所以,央行的負債講到底都是政府的負債,靠政府的信用借,也靠政府的收入還??墒牵野l(fā)現(xiàn)央行的債務與政府的財政性債務還有一點重要區(qū)別,那就是央行欠債的時候,不但不需要得到債權人的同意,甚至也不需要債權人知道。
讓我們一起來讀央行負債的信息。在中國人民銀行網(wǎng)頁的“統(tǒng)計資料”欄目里,很容易調出1999年以來歷年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選2009年12月為例:央行的總資產為227,530億人民幣,而央行的“自有資金”僅為219.75億人民幣。這就是說,每1000元央行的資產,有999元以上來自負債!老天爺,倘若哪一個國家的財政負債也達到這個水平,怕早就無人敢買該國國債啦。至于一般工商金融企業(yè),不要說1元自有資本對1000元負債,就是1元自有資本對10元負債,也足以嚇跑天下債權人。
為什么央行有如此之高的負債率,卻依然安然無恙?查1999年央行的自由資金占總資產之比,還超過了1%,十年時間負債率升了一個數(shù)量級,已經(jīng)不足千分之一,為什么央行還可以不斷從高負債走向更高負債,舉債從沒遇到實質性的障礙?近年人民幣匯率之爭此起彼伏,熱鬧非常,可是實際形成人民幣匯率的基礎--央行大手負債購匯--卻基本不入輿論與公眾的法眼,很少有人關注,也沒有構成熱點問題,這又是為什么?
顯見的答案上文提到了:央行是政府開的,只要財政可靠,央行的資產負債就無須大家操心。不需要羅列數(shù)據(jù),最近十年當然是中國國家財政實力飛速增強的十年,而財政稅收之外的國有資本,更是大進特進的十年(雖然是否由此就引起“民退”,需要另外專門討論)。政府財力的基礎雄厚,是不是債權人不看僧面也看佛面,央行負債就沒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