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應對喪親之痛(13)

死亡課 作者:(美)查爾斯·科爾


家庭在其發(fā)展的生命周期中所占的位置也會有所不同。死亡有可能發(fā)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長階段中:

(1)和一個單身青年人有關的幾個家庭;

(2)新婚夫婦共同建立的新家庭;

(3)有小孩的家庭;

(4)孩子已步入青少年的家庭;

(5)孩子已經(jīng)成年獨立,離開家的家庭;

(6)晚年夫婦的家庭。

家庭在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挑戰(zhàn)。例如,新婚夫婦可能會在對家庭的投入程度上出現(xiàn)問題。中年人的家庭,當孩子剛剛出去自立門戶時,夫妻二人可能會有很強烈的不適應感。新婚夫妻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多是:“我們能否讓單身時養(yǎng)成的獨立性來適應未來的共同生活?”或者“我們能不能齊心協(xié)力做一對好父母,準備孩子的降生?”相反,中年夫妻的問題則會是:“我們能不能重新適應沒有孩子的生活?”或者“孩子們都獨立了,我們做父母的還能為他們做些什么?”總之,不同階段的家庭在面臨死亡事件的時候有不同優(yōu)勢和困難。

第三個問題是,當噩耗發(fā)生時,家庭會不會作為一個整體來應對?夏皮羅認為悲痛本來就是一個家庭行為,但是蒙哥馬利和費沃爾則認為夏皮羅的觀點會混淆家庭問題和個人問題。蒙哥馬利和費沃爾認為,家庭應該對成員的去世有所反應,也應該參與公共的哀悼場合,但是家庭不能干涉?zhèn)€人內(nèi)在的悲痛情緒,原因很簡單,家庭就是家庭,而不是某個人。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在一個家庭中,不同的成員有不同的表現(xiàn)。吉爾伯特也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說:“只有人能夠悲痛,家庭不會悲痛。悲痛會在各種場合中發(fā)生,家庭是眾場合之一。”

當然,死亡總會使家庭出現(xiàn)混亂,家庭必須應對這種突發(fā)狀況。所以第四個問題的回答就是痛失親人的家庭的確會參與到系統(tǒng)性的應對當中。死亡會影響到平常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一些想法,會影響到成員在家庭中的位置和關系,還會影響到人們?nèi)粘5穆氊熀统绦?。家庭生活中的這些或那些方面要被重新考慮和重新設定。另外,死亡和悲痛既然可以使兩代人陰陽兩隔,那也可能會造成多代連鎖反應。

沃爾什和麥戈爾德里克認為在死亡之后,有兩個主要的任務擺在家庭成員以及整個家庭單位面前:(1)大家要共同承認現(xiàn)實,分擔悲痛。(2)重新組織家庭系統(tǒng),重新投入到新的關系和人生追求中。另外,家庭成員必須重新分配或者放棄逝者生前的家庭角色。重新投入,在本章我們提到過,就是重新建立與逝者的聯(lián)系,讓家庭成員依然能夠維系與逝者的情感紐帶,幫助他們繼續(xù)生活下去。敞開心扉,誠實而積極的溝通對這兩個任務都非常重要。舉行家庭儀式或者共同做一件事,例如一個紀念儀式可以讓家庭成員團結起來,這是有益的。

預期悲痛

預期悲痛的概念最初是林德曼在1944年提出的,廣義上說,預期悲痛指的是在悲劇發(fā)生之前,人們就知道將要發(fā)生的事情,所以悲劇還沒發(fā)生,他們就已經(jīng)非常傷心了。例如,某人即將死去,人們對此已經(jīng)感到無比悲痛了。預期悲痛的前提條件就是死亡預警,核心問題是悲痛的反應是在悲劇發(fā)生之前就開始了。埃德加·愛倫·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鮮明的預期悲痛的例子。他描寫了在妻子臨終的時候自己的反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