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應對臨終:個人如何給予幫助(11)

死亡課 作者:(美)查爾斯·科爾


第一劑藥是衡量自己的壓力程度有多大,看看你是一匹賽馬,還是一只烏龜,然后根據情況來調整生活。第二劑藥是,找到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自己完全自愿完成的,而不是誰強加給你的。第三劑藥是利他利己的方針——從幫助他人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好的護理者知道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樂于聽取意見,也樂于接受幫助——哪怕是接受臨終的人的幫助。的確,當臨終的人從一切的負擔中解脫出來之后,他們會變得特別體貼和關心周圍的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幫助別人真正當做是自己的事情的話,那么我們每個人也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表6-2緩解壓力和自我照顧的幾點建議

1、主動出擊:預防重于治療。

2、采取主動:對處境和壓力根源進行評估,以及了解自己能做什么。

3、設定底線:在病人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間找到動態(tài)的平衡,將自己投入給病人的時間設定限制。

4、區(qū)域化:將工作與家庭分開。

5、抗壓能力:將壓力視為挑戰(zhàn)——即將壓力視為發(fā)展的必要訓練,而非威脅。要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6、盡人力,安天命: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即使你知道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本完不成,也不要想太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創(chuàng)造力。

7、加強溝通技巧和處理沖突的技巧:壓力經常來源于有心幫助,卻不知道該說什么和該做什么。

8、充電:通過鍛煉身體、放松、冥想使自己精力充沛。

9、了解自己:做自己的好朋友,好好關心自己內心的痛苦。

10、培養(yǎng)自尊心:要正面地看待自己,做好事能讓自己感覺良好,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幫助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樣會讓自己感覺良好。

11、加強社會交往:鼓勵、支持和反饋可以加強自己的自尊和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希望

有人認為,對于臨終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更多的希望可言了。為臨終的人工作,就是一項無望的投入。這種想法就是將希望看得太狹隘了。希望無處不在,我希望有人可以繼續(xù)愛我,他希望晚上能吃頓豐盛的晚餐,她希望能再見到姐姐。我們所有人都希望能夠活得越久越好。

臨終的人們希望能夠活到生日或某個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節(jié)日,或者希望能看到孫子降生。很多人希望能夠看到自己一直堅信的某件事情發(fā)生。也許我們所有人都希望在我們臨終之時甚至死去之后,自己的親人可以生活得更好。盡管他們不把希望寄托在治愈上,但是他們仍然希望生命的最后階段過得好。護理者希望他們的幫助會使病人的生活有所不同。人們都希望死得毫無痛苦。這些最后的希望即使不能一一實現,也仍然是希望。

生命中幾乎沒有什么情況是完全無望的。所以當有人說“這種情況已經沒有希望了”,那也僅僅代表著人們想象力的失敗和一個局外人的想法,那些人覺得沒有治愈的可能性,就是沒有希望了。這種說法往往表示了說話者過于關注狹義上的希望破滅。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希望的治療潛力,那么人們就不會這么說了。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但是可以用輕松詼諧的方式描述一下希望,未嘗不可:“畢竟,‘希望’里面不含不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不含糖和人工甜味劑,也沒有香精和色素,它被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列為安全的,也是著名的抗癌藥物。”

事實上,“盡管希望常被認為是未盡的期待,這里意指康復,但是更多時候,希望就是指‘還有什么能做的’?!毕M莿討B(tài)的,會隨著實際情況的改變而改變。我們必須仔細聆聽病人的希望,也多關心那些護理人員的希望。當然,我們也必須分清哪些是實際的愿望,哪些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死亡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兩面性。死亡總要涉及兩方:死者和經歷喪親之痛的親友們。”在第二部分中可以看到,情況甚至更為復雜。在人臨終階段,不僅有病人和他的親友們,還有醫(yī)生、護士、志愿者等等。對于這些人來說,“一個人的死亡不僅僅是一個生命的結束,更是一個開始。”死者代表一方,而除了死者以外的其他所有人則代表著另一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