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所進行的這些驗證蜜蜂通信機理的試驗,對于闡明社會性昆蟲為行為生理學的研究所提供的有利條件也很重要。研究人員首先訓練蜜蜂在一條8米長的隧道中來回飛行。一方面,隧道的墻壁被涂成不同的圖案。(對于非社會性昆蟲來說,這種訓練非常困難,或者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們在隧道的盡頭放置了進食器皿,里面盛滿了濃縮的糖水。顯然,蜜蜂會把緊湊排列的圖案感覺為與分散于正常環(huán)境中的許多路標同等的標志,其表演的舞蹈所指示的距離明顯超過了8米(實際上,這樣短的距離在正常情況下應該用圓圈舞來提示)。另一方面,當隧道被畫上水平的條紋,沒有任何垂直分界線的指示時,蜜蜂會用信號指示更短的距離,或者說它們用圓圈舞指示出到目的地的最短路程。
伊麗莎白·潘尼斯(Elizabeth Pennisi),《科學》雜志的一名記者,注意到這個現(xiàn)象與汽車駕駛員在駕駛行程中估算距離有相似之處,駕駛員會潛意識地根據(jù)經(jīng)過的樹木或其他顯眼的物體的數(shù)量來估算距離。像一位汽車駕駛員的主觀估算一樣,蜜蜂的里程計算也不是絕對的。相反,它依賴于飛行的高度和路途中經(jīng)過的可見設施的密度。因此,根據(jù)埃施和他的同事的研究成果,“從舞蹈中獲得距離信息的準確度嚴格取決于同一時刻獲得的方向信息,因為正是飛行的方向決定了招募到的新成員飛行經(jīng)過的環(huán)境。”只要被招募到的新成員和舞蹈者以相同的方向飛行,它就會將舞蹈者發(fā)出的圖案移動信號翻譯成正確的飛行距離并找到目標。
這些精妙的實驗還揭示了關于感知和通信的另外一個重要結(jié)果。覓食的蜜蜂從飼喂器經(jīng)過隧道返回蜂巢過程中所跳的舞蹈顯示它們仿佛已經(jīng)飛行了72米,而不是實際的飛行距離(包括隧道的長度加上兩端的外部空間)。將隧道移走后,研究人員分別在距離蜂巢35米、70米和140米的地方設置檢測標志,記錄蜜蜂接近這些標志的次數(shù)。在 220只有記錄的蜜蜂中,大約有3/4和70米處的標志相符合,表明它們接受了從隧道覓食蜂的舞蹈中傳遞的信息。很顯然,這一結(jié)果還證實了另一個事實,即舞者的同伴理解了擺尾舞所蘊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