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6.周恩來(26)

毛澤東和他的高參們 作者:顧保孜


9日,周恩來起草中共中央軍委致華北、東北有關領導同志的電報,說傅作義“正徘徊于平、張、津、保之間,對堅守平、津或西退綏、包,似尚未下最后決心”。為了抑留傅作義部隊于平、津、張、保地區(qū),命令華北第三兵團西開協同第一兵團攻太原后北返,華北第三兵團停止執(zhí)行圍攻歸綏計劃,以防傅部西退,等待東北野戰(zhàn)軍入關共同奪取平、津。這月上旬,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擴大原定的淮海戰(zhàn)役作戰(zhàn)規(guī)模,并指示華東、中原兩野戰(zhàn)軍協同作戰(zhàn)。

1948年11月17日,周恩來起草了中央軍委致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指出“在我勝利威脅下,蔣匪必將考慮其長江防線問題”,而“蔣匪嫡系24個師從華北海運江南,是蔣介石今天惟一可以使用的機動兵力”,“從全局看來,抑留蔣系24個師及傅系步騎16個師于華北來消滅,一則便利東北野戰(zhàn)軍入關作戰(zhàn),二則將加速蔣匪統(tǒng)治的崩潰,使其江南防線無法組成,華東、中原兩野戰(zhàn)軍既可繼續(xù)在徐淮地區(qū)殲敵,也便東北野戰(zhàn)軍將來沿津浦路南下,直搗長江下游”。電報要東北野戰(zhàn)軍考慮改變原定的休整到12月末的計劃,提前進關。

18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東北野戰(zhàn)軍取捷徑以最快速度進關。29日,平津戰(zhàn)役開始。12月中旬起,周恩來協助毛澤東指導平津前線領導人開始同傅作義派來的人員進行談判,基本原則是爭取敵方放下武器。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zhàn)役勝利結束。至此,蔣介石國民黨的精銳主力已被消滅。15日,天津解放。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zhàn)役勝利結束。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地向前發(fā)展,構成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上一幅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畫卷。

作為這三大戰(zhàn)役的正副指揮毛澤東和周恩來也將永遠地載入史冊。

當歷史的車輪呼嘯著駛入1949年的時候,全國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大局已確定無疑了。毛澤東和周恩來又要率領全黨、全國人民,投入到締造新中國的偉大而艱巨的斗爭之中。新中國成立后,久經沙場的元帥徐向前又接過總參謀長的重擔,而等待周恩來的是另一副更重的擔子——政務院總理。人們對他的稱呼也由“周副主席”改為了“周總理”,沒有想到他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干到生命的終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