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色為伐性之斧鉞(12)

帝王必讀書:漫說《呂氏春秋》 作者:張國擎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帝首先重視正身之道,然后施行德政,所以其道德高尚無以倫比!夏啟、商湯、周武王三王實行教化,當教化不能達到時才實行刑罰,所以其事業(yè)得以輝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五霸先實行禮讓之事,然后開戰(zhàn)動武,他們的軍隊才所向無敵。

當今世界,智巧與謀略并行,欺詐層出不窮,攻伐戰(zhàn)爭不停,亡國和辱主的事越來越多,這都是由于他們不致力真正用身心從根本上來治國,而是注重外表與末節(jié)所造成的!

統(tǒng)治天下、治理國家,必須先求根本再去處理末枝,這才是治理國家處理事務的正常做法。所謂根本,不是指耕耘種植,而是人事,即人的事情。解決好人的事,不讓人口銳減,不讓百姓越來越貧困,而是生活越來越好,人丁興旺。這就是君主要解決的根本!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什么比先行盡孝更為重要了!古代圣人認為盡孝是人事中最根本的大事。

說到行孝,應該說,君主行孝要比別人來得更有效果。因為他的行孝會帶來眾人的效仿,讓天下人都稱贊,給他的名聲帶來不可估量的榮耀。人臣做到孝,他們對君主交代的事就會忠實履行,居官會清正廉潔,面災臨難更會英勇獻身;士子百姓做到孝,做事會用力,攻必克,守必固,不疲倦,不敗逃。孝道,是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首選之務,是各種事情的綱紀。

得孔子真?zhèn)?,性情沉靜,舉止穩(wěn)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的曾子說:“身體是父母給的,用父母給的身體去做事,怎么能夠不尊重愛惜?對父母居住之地進出不行孝,就是不莊重!不莊重就是不孝。對君主不忠,就是不孝。做官不敬業(yè),也是不孝。交友不忠誠不厚道,更是不孝的表現(xiàn)。戰(zhàn)場上不勇敢,那就更是最大的不孝!這五樣,你做不好,都是不孝,災禍必會追隨你而來,還會殃及父母親友,你敢不畏懼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