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呂不韋的千秋偉業(yè)(6)

帝王必讀書:漫說《呂氏春秋》 作者:張國擎


《呂氏春秋》作為“帝王必讀書”

《呂氏春秋》是秦朝相國呂不韋召集天下才子,令人人著所聞之事,集論,不以當時的派別、門戶為界,而以廣覽天下事為要,博古通今之變,以史典自詡,編纂而成的一部前無古人的“帝王必讀書”。

為什么叫它是“帝王必讀書”?

首先,從體系上講,呂不韋編這部書著實花了心血。《呂氏春秋》

用十二月令來作為組合材料的線索,十二紀、八覽、六論,全書共一百十六篇,二十余萬字。其中,十二紀又分《春紀》、《夏紀》、《秋紀》、《冬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每紀又分出不同的內容旨向,如:《春紀》討論養(yǎng)生之道,《夏紀》論述教學道理及音樂理論,《秋紀》

研討軍事問題,《冬紀》講人的品質問題。十二紀是全書的大旨所在,象征“大圜”的天,是全書的重要部分。八覽,現存六十三篇,顯然佚失一篇。內容從開天辟地說起,一直說到做人務本之道、治國之道以及如何認識、分辨事物,如何用民、為君等。六論,共三十六篇,雜論各家學說。做皇帝應該知道的都在這范圍內了。

其次,從內容上講,《呂氏春秋》包羅萬象,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呂不韋解釋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保ā秴问洗呵铩び帽姟罚﹨尾豁f對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從客觀出發(fā),對各家都抱公正的態(tài)度,一視同仁,融合各家學說精華,成一家之思想,惟公而傳世!一個做皇帝的不就是要做到這一點嗎?

《漢書·藝文志》說《呂氏春秋》是雜家代表作,在學術思想上“兼儒墨、合名法”,而實質上它“欲博通古今之變,以史典自詡,故自號為春秋”。司馬遷把它與《左氏春秋》、《虞氏春秋》并立,稱其為“史”!馮友蘭先生說:“則其所記先哲遺說,古史舊聞,雖片言只字,亦可珍貴,故此書雖非子部之要籍,而實乃史家之寶庫也?!比卫^愈先生說,《呂氏春秋》開創(chuàng)了“秦漢哲學史的開端”,“開啟了秦漢之際的道家思潮,推動了漢初唯物主義哲學的發(fā)展。”

再次,從思想上講,呂不韋編此書的目的是想讓嬴氏家族能夠千秋萬代做皇帝。

以什么條件能夠保證做到這一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