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第四節(jié) 撒克遜人(1)

英國史Ⅰ:羅馬-不列顛到金雀花王朝 作者:(英)大衛(wèi)·休謨


第四節(jié) 撒克遜人

在古今所有野蠻人的邦國中,日耳曼人以其習俗和政治制度,堪稱翹楚。野蠻人除了勇敢以外,大多不知公義和人道為何物,而日耳曼人崇尚武德、熱愛自由,配得上較好的評價。他們并非全部實行君主制,即使在實行君主制的部落,君主的權威也極為有限。一般來說,君主從王室成員中選出,一舉一動都必須考慮邦國的公論。國有大事,全體持戈男子集會共議。當權者的威力僅僅局限于勉力游說公眾而已。群眾用戈矛撞擊的聲音表示贊同,用鼓噪的聲音表示反對。沒有必要在群眾中仔細區(qū)分選票——那是很容易被一方或另一方的潮流裹挾而去的——而是直接付諸公意,簡單而易于操作。即使在戰(zhàn)爭時期,君主也必須根據(jù)習慣法指揮軍隊,不能依靠個人的權威。和平時期,政府機構幾乎等于不存在。次要的部落長老依據(jù)舊有的風俗和慣例處置各地的訴訟。君主和長老都在人民會議上選出,高貴的出身不無小補,但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憑借個人的德操和勇武,贏得平輩公民的支持,才能取得這些榮耀而危險的位置。部落武士是酋長的附庸,對其主君忠貞無匹、矢志不貳,平日輔其威儀、戰(zhàn)時衛(wèi)其左右、訟事備其顧問。武士對軍事榮譽的追求并沒有損害他們對其主君和同伴的神圣友誼。武士最大的雄心莫過于為團體榮譽戰(zhàn)死沙場,陷主君于死地而自己偷生是莫大的恥辱。日耳曼部落即使婦孺也具備武德雄風,臨戎必預、精誠貫注,可以無敵于天下。在他們面前,無論習俗、政制相似的蠻族部落,還是享有組織、器械、兵員優(yōu)勢的羅馬軍團,無不望風披靡。Caesar, lib.6. Tacit. Germ.

奴婢以及族中老弱從事勞作,供養(yǎng)酋長和武士,同時受他們保護。貴族所征貢賦,不外乎養(yǎng)身之物;所取榮譽,也無非臨危蹈險。日耳曼人不解風雅,不務耕穡,好像存心鏟除一切進步的胚芽。各長老年年給民眾重分土地,務必讓人民不得積蓄、毋精農(nóng)藝,以免妨害武事正業(yè)。Caesar, lib.6.Tacit. Germ.

在日耳曼各部落中,撒克遜人最以尚武著稱,素為鄰邦畏忌。Amm. Marcell. lib.28. Orosius.撒克遜部落散居北國,自德意志北部、辛布里安半島,至萊茵、日德蘭海岸。不列顛東南部、高盧北部常年受他們的侵擾,羅馬專門設立“撒克遜海岸伯爵”一職來鎮(zhèn)壓他們。Amm. Marcell. lib.27. cap.7. lib.28. cap.7.與海軍有關的各種藝術只有在文明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因此羅馬人巡海的戰(zhàn)績比征夷略勝一籌。一旦帝國王綱解鈕,撒克遜海賊就卷土重來。不列顛人乞師的使節(jié)適逢其會,撒克遜人從此獨自擔任了壓斷不列顛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W. Malm. p.8.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