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風的規(guī)則
我們也可以從風的刮動情形判斷天氣是否發(fā)生改變,其原因不外乎是如果風從我們前面吹過的話,就會產(chǎn)生大氣壓力上的改變,并進而產(chǎn)生風向的變化。以下這些規(guī)則僅適用于中云到高云的情況:
站的時候背要朝向風,再察看是否出現(xiàn)下列情況:
如果高云來自于左方,那么天氣便很可能會更糟。
如果高云來自于右方,那么天氣便很可能會改善。
如果在南半球的話,這些規(guī)則便完全相反。
閃電
在荒野中如果有雷雨接近,則千萬不可輕忽,至少這代表會出現(xiàn)不受歡迎的大雨。
不過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雷雨中都會帶著閃電,一旦在閃電四周的空氣向外擴張,并且放出一股讓人難以置信的力量時,其結構便會引發(fā)轟隆轟隆的雷鳴。當閃電打在地上,并且讓電流通過附近的每一樣東西時,便會釋放出極大的能量,如果碰巧在不對的時間出現(xiàn)于不對的地點,那就會遭到池魚之殃。記??!閃電不僅會影響到一個沖擊點,電流也同時會向下及向外擴散。如果還有時間,就得立刻找尋避難所,或是較低的地方,并盡量遠離空曠或開放的地方,如孤零零的大樹或是大石頭,這些都會吸引閃電的攻擊。
找一些干燥的東西坐在上面,就不易導電,即使是登山繩或木頭也比什么都沒有要來得好。坐的時候要維持胎兒的姿勢,雙臂環(huán)繞著雙腿,雙腳離開地面,這個方法可以確保與地面的接觸達到最小的程度,并使遭受雷擊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還有,要遠離任何金屬器具,或事先拿開它們,像是冰斧、徒步旅行用的金屬棒,甚至連珠寶首飾或手表都不要佩戴在身上。
此時洞穴可以提供最佳的保護,以防止閃電的攻擊,不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站在入口處附近,否則電流極易在間隙處散裂出火花。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巖壁,不要讓它成為死亡的陷阱,另外平坦且無特色的地方也須注意,其間的洼地極容易導電。
若置身于叢林,這種閃電中夾雜著暴風雨的猙獰景象則可能每天都會上演,有時候甚至會讓你感覺到,那些雷擊距離自己是那么近,是那么嘶鳴狂吼并充滿了暴力,好像隨時都會被擊倒在地似的。有一次我曾和當?shù)氐囊晃粎擦智笊鷮<夜捕纫灰?,聽他向我描述,在某個暴風雨中雷擊是如何近在咫尺,后來他出于本能把臉埋在手中,并且緊閉雙眼,再也不敢去看眼前的景象,可是接著又描述,當閃電將他拋向半空中時,他又是怎樣透過緊閉的眼睛看到雙手的一根根骨頭。看來他老兄真是交到了好運,居然大難不死,還能在日后張口向我訴說這些。我始終認為,一個人不可能被閃電擊中兩次,所以下次夜訪叢林時如果出現(xiàn)了雷雨,看來一定得亦步亦趨地緊跟著他老兄。
繩結、陷阱和各種工具
繩結
綁繩結這門藝術沒有任何秘訣可言,只要勤加練習即可。我得向各位耳提面命一番,求生的關鍵是耐心,而且千萬不要等到獨自置身在一個不熟悉的蠻荒之地時,才開始花上好幾個小時的時間,試著了解繩結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如何綁出這些繩結。
所以不管是誰,只要喜歡這項戶外活動,我都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在外出走動時,不妨隨手攜帶兩根繩子,而且在烈日當頭,其他的人都躲在河邊打盹時,你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多練習我在下面將要描述的各種綁繩結的方法,直到它們成為你的第二天性為止。綁繩結是一項會帶來極大滿足感的技巧,因此要學會閉著眼睛也能綁出自己所喜歡用的繩結,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得在一片漆黑中迅速地打好繩結。
知道如何以及為什么使用某些特定的繩結,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好處多多。在海上航行時,不管置身于哪一種以風為動力的船只,有關繩結的學問都是不可或缺的。人類揚帆于海上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帆面、繩索和繩結都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中,因此我們也會很容易了解,為什么任何一種老式的祖母結都歷經(jīng)悠久的歷史而一直未曾改頭換面過。
打繩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把兩個不同的對象結合在一起,比方說可能是把兩根繩子綁在一起,產(chǎn)生防滑的作用,或是把一根繩子綁到另一件物體上,產(chǎn)生類似于錨的作用,或者也可能是用一根繩子把兩個不同的物件捆綁在一起(好比說在叢林中,可用繩結把一些柱子呈十字交叉狀地搭在一起,形成一張直立式的高床)。
有時候當我們置身于茫茫大?;蚴菓已逻吘墪r,一個綁得既牢固又正確的繩結,可能意味著生與死的差別。不過在其他的場合,如在野外搭帳篷時,一個錯誤百出且松松軟軟的繩結,就可能帶來極度的不便(比方說在暴風雨中搬動帳篷時,就可能要你使盡吃奶的力量,才把潮濕的繩結打開,這無異于在無形中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精力與體溫)。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中,倒有一件事是可以打包票的:任何一個繩結的失敗,都可能帶來無法預知的影響,尤其當你置身蠻荒地帶且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刻,如果無法順利解開繩結的話,就很可能帶來致命的后果。
繩結會隨著不同的目的而演變,好比說有些繩結得成為一種安全裝置,能在突然需要承受重量時真正派上用場;有些繩結必須在負荷下發(fā)揮其強而有力,但同時又可以輕松解開的特性;另外也有些繩結得制作成一個扣環(huán),一旦拉起時便可以順勢收緊;當然,更有些繩結必須能把若干大小不同,且甚為滑溜的物體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任何打算綁出繩結的人都應該要確定一件事:雖然往往有許多種方法可供選擇,自己所綁的繩結是符合當初目的的最佳選擇,而且在合并后的結構中,該繩結本身絕對不是最脆弱的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