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推知,一個人在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家庭、社會對他的關懷不夠,可能會有不良的陰影在他心靈上產生變化。也許通過認真學習和努力工作,在長大成人之后他擁有較高的學歷或輝煌的事業(yè),在表面呈現(xiàn)圓滿的人格,可在內心深處還是有殘缺不健全的部分。
我認識一位知名博士,在某公司擔任高階高薪的職位,上至董事長,下至所屬員工,公認他是溫和謙恭、負責上進的大好人??伤氐郊遥瑓s常對妻子、孩子惡言相向,甚至施以暴力。他妻子將這些說給別人聽,沒人相信,因為在外面他是個公認的大好人,即使不認識的人也都大為贊嘆他。造成他人格不成熟的一面,原因是他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家里孩子又多,在成長過程里遭受很多的歧視和不公平,其母親也常常以打罵方式教育孩子。為了維持莊嚴的形象,他不會透露自己的過往,而且比他人更謙恭有禮,所以大家都認為他是最好的人;但在家里,他會在妻子和孩子身上重復母親打他的模式。他也知道自己不對、應該改過,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這樣的缺陷已深深地印在阿賴耶識上時,想要改變,真的不容易。在我們行善的意念里,如果有惡的雜念融入,那么這種含有雜質的善念不斷累積,會使得人格混雜了善與惡,藏入阿賴耶識,導致人格在善惡的交叉循環(huán)中成熟后,有時會自以為動機良善,在做好事,可方式不對,付出的行動就變成了壞事。佛法上將這稱為“無明”,因為無明而產生的煩惱,便會帶來業(yè)力。所以,我們不能輕視一些小時候的習氣,就像俗語所說“小時偷瓜,長大偷?!保恍┬⌒〉膲牧曅?,如果輕忽而沒有加以糾正,就會像滴水穿石一樣,長大后會變成強大的業(yè)力而傷害別人,當然最后傷害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