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男耕女織”的詛咒(2)

浩蕩兩千年 作者:吳曉波


朱元璋深感豪族在地方盤根錯節(jié),必成尾大不掉之勢,一定要予以割除。在登上皇位的洪武初年,他就下令把江南14萬戶民眾遷到他的老家安徽鳳陽,其中有很多就是富商地主。據(jù)明代學者貝瓊的記載,三吳地區(qū)的巨姓大族離開故土后頓成離水之魚,資產全數(shù)流失,在數(shù)年之內,或死或遷,無一存者。這些人留戀昔日的豪華生活,便常常扮成乞丐回家掃墓探親,沿途唱著他們自編的鳳陽花鼓:“家住廬州并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定都南京后,朱元璋又先后分兩次,把天下6.73萬戶富商遷居到南京,這幾乎是對商人階層一次圍殲式的打擊,明初名臣方孝孺對此的評論是:“大家富民多以逾制失道亡其宗?!?

對于商人階層“先用之,后棄之”,朱元璋非第一人,前可見兩漢的劉邦、劉秀,后可見1928年的蔣介石,幾乎是所有造反成功者的共同“秘籍”。對于這種做法,朱元璋自己有一段話講得非常明白,他說:“以前漢高祖劉邦把天下富商都遷到關中,我一開始還覺得不可取,可是現(xiàn)在想來,京師是天下的根本,才知道必須要這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當剪滅豪族成國家戰(zhàn)略之后,沈萬三的命運就無從更改。1373年(洪武六年),沈萬三被安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充軍云南,他死于何年已不可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沈家又因為田賦糾紛而惹上官司,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至、沈莊被打入大牢,沈莊當年就死于獄中。到了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被牽連到一樁謀反案中,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被“同日凌遲”,80余人被殺,沒收田地。沈家從此衰落。

《明史·紀綱傳》記載了沈萬三之子沈文度的一段故事:朱元璋駕崩后,其四子朱棣奪位登基,是為明成祖。紀綱是朱棣心腹,擔任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的指揮使,此人極善斂財,曾構陷上百個富豪之家,將其資產全部抄收。當時,沈萬三家族已經(jīng)被抄家,不過還有一點家底留存,萬三之子沈文度匍匐在地上,爬著去求見紀綱,進獻了黃金、龍角等珍貴之物,懇求當他的門下之客,年年供奉,歲歲孝敬。紀綱就派沈文度幫他尋找江南美女,沈家靠上這棵“大樹”之后終于“重振家門”,沈文度將搜刮來的金錢與紀綱五五對分。

一個時代或國家,商人階層的地位高低如何,只要看一個景象就可以了:當商人與官員在一起的時候,是站著的,還是坐著的,或是“跪”著的。從沈萬三的“犒勞三軍”,到沈文度的“蒲伏見綱”,明初商人地位之演變,可見一斑。當?shù)蹏钪纳倘酥又荒芘乐ヒ娨粋€新晉權貴的時候,工商業(yè)的政治尊嚴已無從談起。

錢穆曾說:“現(xiàn)代中國大體是由明開始的。”此論頗有深意。

明帝國初建的14世紀中期,正是世界政治史和經(jīng)濟史上的一個轉折時刻,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在西方,黑暗的陰霾正被“自由女神”一點點地驅散,由自由民組成的新興商業(yè)城市成為歐洲的新希望,教皇和各國君王的權力受到控制,一場偉大的、以“文藝復興”為主題的啟蒙運動拉開了帷幕。同時,北歐和西歐各國開始海外大冒險,歐洲的經(jīng)濟軸心由南而北,從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東岸地區(qū)轉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學革命的綜合推動之下,“世界時間”的鐘擺終于從東方猛烈地搖向西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