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因此發(fā)表評論:重慶政府就算是尋遍全境,也找不到比胡適博士更合適的人物了,他所到之處都能為中國贏得廣泛支持。
胡適相信,只要美國參戰(zhàn),日本必敗無疑,但“臨時過渡辦法”的出臺,卻表明湯姆大叔已經(jīng)有了不顧及中國、轉(zhuǎn)身想溜的念頭。
這太可怕了,必須阻止。
誰是導演
那幾天,蔣介石可謂是全家總動員。
宋美齡、宋子文都在美國進行穿梭游說,他自己則與胡適組成一硬一軟的搭檔來專攻赫爾:蔣介石前面發(fā)“絕交信”示威,胡適隨后親自登門試探國務(wù)卿的態(tài)度。
赫爾正在家里生悶氣。
他認為蔣介石是“得福嫌淺”,幫你是人情,不幫是道理,怎的,日本要打的是你,又不是我。
胡適連忙上前勸解,“我們委員長對國際局勢還不夠了解,沒有多想想美國的難處,您得體諒?!?/p>
這不過是虛晃一槍。胡適此行,絕不是光為了來說軟話的。作為大學問家,有的是比普通大使多得多的法子,蔣介石“動之以情”在前,他要“曉之以理”于后。
胡適治學的門徑,叫做“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換句話說,就是以“科學精神”摳字眼。
胡適問:“允許日本繼續(xù)留駐越南的同時,能保證他們不進攻云南嗎?”
赫爾搖搖頭。
胡適皺起了眉,“那樣的話,這些駐軍對中國形成的威脅就太大了?!?/p>
赫爾不明究竟,“不可能吧,才兩萬五千人,就算打起來,又有多可怕?”
“不可怕?那我就說來給你聽聽?!?/p>
由于并沒有限定這兩萬五千兵的兵種,假設(shè)他們大部分是日本航空兵以及配套的機械師、工程師呢?那樣的話,日本完全可以在越南建立一個龐大的航空基地。
經(jīng)過胡博士大膽假設(shè)、求證下來的結(jié)果的確可怕:不獨云南,就連英國人控制的緬甸,亦將受到覆蓋式的空中打擊。
赫爾愣住了。
他也許可以不接受蔣介石那種呼天搶地、悲天憫人的東方情懷,但不能否認胡適的西方式思維。
正如胡適所言,重要的是還得聽聽英國人怎么說。
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電報適時而至,他也反對“臨時過渡辦法”。
表面上,丘吉爾是擔心中國垮臺會對盟國造成危機,實質(zhì)上他正是害怕自己的殖民地會被日本人順手牽羊,因此特地提出,在談判中“要價要高,還價要低”。
美國人對蔣介石的哭訴也許可以置之不理,但對這位胖小弟的話卻不得不在意。
五分鐘后,在羅斯福的授意下,赫爾起草了“赫爾備忘錄”。
11月26日,當野村和來棲接過“赫爾備忘錄”時,立刻從頭涼到了腳,處于“極度的苦惱”當中。
備忘錄一共十款,單單拿兩款出來就知道這兩個家伙為什么表情如此豐富了。
第一款,日本必須從中國和越南完全撤軍,一個不留。
第二款,美、日同意不得支持除重慶政府以外的任何一個中國政府。
野村和來棲設(shè)想過赫爾會討價還價,卻沒料到對方會一下子變得如此強硬,幾乎就是談判桌上的魔術(shù)。
11月27日,美國政府向夏威夷和菲律賓發(fā)出戰(zhàn)事警報,表明它已做好了同日本作戰(zhàn)的準備。
盡管如此,不到最后一刻,羅斯福仍心存僥幸,寄希望于能用“硬壓”的辦法使日本在談判中就范,他卻不知道東條早就蓄勢待發(fā),太平洋戰(zhàn)爭就要開始了。
一個星期后,隨著轟隆一聲,日本海軍航空隊成功轟炸珍珠港,裕仁天皇隨后下達了對英、美宣戰(zhàn)的詔書。
日本對珍珠港的轟炸改變了二戰(zhàn)戰(zhàn)局
美國一步失算,失算在那個叫做山本五十六的日本人手中。不過這個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中國得救了。
事已至此,湯姆大叔別無選擇,它必須應戰(zhàn)。
1941年12月8日這一天,在得到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后,羅斯福氣急敗壞,赫爾呆若木雞??墒谴笱蟊税兜氖Y介石卻恨不得長跪不起,大叫數(shù)聲:“蒼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大姐、耶穌大哥救了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