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勇敢的心(3)

一寸河山一寸血4:萬里烽煙 作者:關(guān)河五十州


自于熊本第六師團的家鄉(xiāng)。在當年的日本,凡是南九州的人差不多一個德行,全以好勇斗狠為能事。岡村或許就是看中了那一股子邪氣,才把這個新師團列為前鋒。

即使這樣,整個九江之戰(zhàn),岡村投入兵力也僅為一師一旅,反觀集結(jié)在九江的中國軍隊卻有十萬之眾,僅軍建制的部隊就有好幾支。

岡村能夠這么鎮(zhèn)定自若地觀賞風景,不僅緣于他對九江的地形了然于胸,事先盤算好了即將開始的每一個步驟,還因為他比其他日軍將佐更為冷靜,而且更加善于琢磨一些細小環(huán)節(jié)。

自被任命為第十一軍司令官后,最讓岡村感到擔心的,并不是己方的戰(zhàn)斗力,而是對方的士氣。

他一直弄不明白,為什么中國軍隊屢戰(zhàn)屢敗,卻越戰(zhàn)越頑強,到臺兒莊戰(zhàn)役時,甚至被包圍了都死不投降。

中國軍隊奮戰(zhàn)到底

審問俘虜,一名中國軍官告訴他,戰(zhàn)場之上,如果被活捉,你們會殺俘,后退的話,督戰(zhàn)隊又會解決我們,所以只能死戰(zhàn)到底。

這名被俘軍官說的當然不完全是實情,但岡村似乎從中找到了奧秘所在。

原來如此。

聯(lián)想到第十一軍的主力全是參加過南京屠城的部隊,自個兒就把“紀律嚴明”和“神兵”形象給掀了個底兒朝天,岡村認識到必須轉(zhuǎn)換侵華策略。

他在第十一軍打出了一個新的旗號,叫做“討蔣愛民”,竭力想把自己打扮成一支“仁愛之師”。

據(jù)他的幕僚回憶,有一次岡村坐在汽車上,突然發(fā)現(xiàn)并抓住了一個掉隊的中國士兵。這是一個只有十六七歲的少年兵,腳上受傷后才掉了隊。

岡村馬上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對少年兵簡短詢問后,還安排他做了第十一軍司令部的雜役。

這種偶爾作秀,屬于千年萬年才一次,岡村眼中的“軍紀風紀問題”在基層部隊中也從未有過根本收斂。不過這件事至少反映出這位“中國通”司令官已經(jīng)用上了攻心術(shù),這是他有別于其他日軍將官的突出之處。

與之相比,張發(fā)奎在準備上明顯不足。他的感覺似乎還停留在北伐時期,連對手究竟將投入多少部隊都弄不清楚,至于九江周邊哪些地方易攻,哪些地方難守,更是一頭霧水。

十萬人馬,給他平均分配,沿著江河湖岸撒了一圈。這樣表面看起來似乎萬無一失,其實漏洞百出。道理很簡單,處處防,也就等于處處防不住,沒有縱深配備,只會給人家一觸即破。

“鐵軍”軍長實在太大意了,也許十多年前你可以小視面前這位“軍事顧問”,可是十多年后如果再用這種眼光看人,老兄你可就要吃虧了。

7月23日,臺灣旅團和第一〇六師團先后登陸九江。

口子被強行撕開后,張發(fā)奎立刻慌了神,因為他沒有做二線布防,日軍一登陸,就可以直趨九江城。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張發(fā)奎一連抽調(diào)四個師進行反擊,可是手里的這兩把板斧始終砍不中要害,不僅不能立驅(qū)日軍入江,反而自己還把刃口給砍鈍了。

這不是北伐時期,光有匹夫之勇已然不濟事了。

7月25日,兩支日軍野戰(zhàn)部隊已形成了對九江鉗形包圍的態(tài)勢。

岡村的樣子擺得很嚇人,卻多少有些唬人的味道,“鐵軍”軍長手里還有的是可供動用的棋子,包括尚未啟用的軍建制部隊。

實在不行,九江以南還有薛岳第一兵團與之相銜接,你包圍了我,說不定我還能反過來包圍你,日軍又是背水一戰(zhàn),對照兵法要訣,誰比誰更危險?

事實上,岡村對此戰(zhàn)也不是全無擔心,假如張發(fā)奎再堅挺一些,他就得考慮動用第十一軍的更多部隊了。

可是岡村的擔心是多余的。在未及時請示報告的情況下,處于過分慌亂之中的張發(fā)奎即宣布全線撤軍,九江隨之淪陷。

撤退路上,各部隊完全亂了套,張發(fā)奎所指定的依次撤退時間和路線形同虛設(shè),大家你推我擠,混亂程度跟以往別無二致。要不是贛北山多林密,便于隱蔽,差點就被追擊的日機統(tǒng)統(tǒng)做了點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