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6)

一寸河山一寸血4:萬里烽煙 作者:關河五十州


丟失蘭封,最早追查的就是龍慕韓在撤退前,有沒有請示過上級,結論是沒有,馬上撤職查辦。但即便如此,桂永清也不能逃脫領導責任,被要求聽候處理。

桂永清真是夠倒霉,一跤跌在蘭封,后來還被師出同門的宋希濂給說得一錢不值。

古今中外,向有文人相輕的說法,然而如果你舉著放大鏡細細觀察,文人圈子以外的那些圈子也大抵如是。

軍人也會相輕,而且相輕得還要厲害。比如宋希濂素來就“輕”桂永清,也包括“兩師一總隊”出來的王敬久、孫元良這些人。

原因嘛,說穿了也沒什么了不得,無非就是大家從資歷到水平再到戰(zhàn)績,都差不了多少,一個被窩里滾出來的,沒有說誰落誰一大截子的情形,而關鍵位置又只有那么幾個,不搶還能咋辦?

宋希濂能當上軍長,就頗富戲劇性。這個缺兒原先是王敬久的,蔣介石要調王敬久到洛陽整訓,可是王敬久卻鬧情緒不愿意去。

他不去不是嫌官不大,而是怕受人領導。

即將領導他的是洛陽警備司令祝紹周。祝紹周曾在第八十七師當過參謀長,彼時的王敬久官居副師長,是其上司。

軍隊里素重等級,一級級上去都是要有說法的,有的甚至就得一個個數(shù)身上落下的傷疤。自己槍林彈雨,從淞滬會戰(zhàn)打到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九死一生,差點把性命丟在南京城,這祝紹周也沒在前線打過什么仗,怎么就恁地躥到前面去了,王敬久想來想去,怎么也繞不過這個彎。

機會只有一個,你不去,人老宋可就去了。

在蘭封戰(zhàn)場,宋希濂和桂永清同為軍長,但桂永清是貨真價實的軍長,宋希濂卻一直只能指揮一個師,跟師長差不多,當然不高興。

桂永清敗走蘭封,老宋肚子里是頗有些幸災樂禍的,他后來甚至認為桂永清之所以沒被判處極刑,完全是蔣介石和何應欽他們從中袒護的結果。

其實這就叫站什么位置說什么話,設若當時當?shù)?,讓宋希濂守蘭封城,結局并不見得就比桂永清能妙到哪里去,他叫冤喊屈的聲音可能還要響還要大。

桂永清倒霉,某種程度上對宋希濂來說倒的確是有利的,后者在軍長任上重又實至名歸,原屬桂永清指揮的第八十八師等部隊都撥到了他麾下。

桂永清丟了蘭封,宋希濂負責收復蘭封。其實他在戰(zhàn)術使用上也沒什么新鮮招,無非是先用炮轟,然后再用步兵登城。

但妙就妙在老宋有運氣。本來蘭封城里有一個日本侵略軍聯(lián)隊,輪到他攻城時,卻已有一半兵力調出城外,所以城里只有一個大隊。

就算這樣,宋希濂連攻兩天,蘭封還是沒能攻得下來。

于是繼續(xù)靠運氣。

由于薛岳兵團四面開花,土肥原師團控制的四個據(jù)點沒有哪個不遭到攻擊,因此兵力捉襟見肘,焦頭爛額之下,土肥原只得命令那個大隊也撤出蘭封,以便增強三義集等大寨的防守能力。

日本侵略軍撤退,宋希濂不僅得以順利收復蘭封,還繳到了步機槍和十多匹軍馬。老宋自己牽了其中一匹,并且特地搞了一把怪,正經(jīng)八百地給新坐騎起名“土肥原”。

有時候打仗不光要靠本事,恰如其分的那一點點運氣絕對是少不了的,如此說來,宋希濂的運氣真是好到出奇。

與此相比,桂永清的運氣卻是背到極點。薛岳讓他進攻三義集,說好聽點是給機會,讓你將功贖罪,但是這個“機會”也太高難度了。

三義集是土肥原師團司令部所在地,又是他最后的棲身之所,大部分外圍部隊都收攏到了這里,絕對是四個據(jù)點里最難啃的骨頭。

即使再難啃也得啃,因為除此之外,他已別無選擇。

桂永清身背處分令,將所部將官全部召入大帳。

我們必須攻克三義集,如果完不成任務,營長以上均以抗命論罪!

命令很嚴厲,原教導總隊和德械師的官兵們也豁了出去,“消滅第十四師團” “活捉土肥原”的口號震天動地。

繳一匹這樣的“土肥原”騎騎倒也很過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