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節(jié):第6章 1分鐘放權——培養(yǎng)寶寶的責任感(5)

一分鐘教育 作者:李軼君


2.父母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要有耐心。讓孩子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不要對他們期望過高。如果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孩子會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苦惱,父母也會因為孩子沒有進步而失望,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

3.讓孩子在游戲中扮演老師、醫(yī)生、媽媽等角色。孩子扮演老師,不僅會模仿老師上課,帶學生做游戲,還會模仿老師關心、愛護學生,他能意識到這些都是教師的責任;扮演媽媽,寶寶就會給孩子喂飯、穿衣,也特別疼愛孩子,履行媽媽的責任。

方法37:允許孩子參與家事決定

一個12歲的孩子給他的爸爸媽媽提了這樣一條建議:我可否參加一些家庭小會議。以前,我是小孩子,不懂事,參與也是調皮搗蛋?,F(xiàn)在,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想我已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我是家里的一份子,應該適當參與家庭會議,這樣便可以多一個人出主意想辦法,也能夠提高我的遇事分析能力,增長社會經(jīng)驗??擅看渭胰擞惺裁词虑?,就把我哄到一邊,說什么“大人有事,小孩子別添亂”,我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我都12歲了,每次你們把我支開的時候,可曾體會過我的心情嗎?

專家解析:

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就會希望像大人那樣,承擔一定的義務,并且也希望像大人那樣擁有自己的空間。而有些父母卻不注意這一點,在孩子嘗試著自己做主的時候,他們往往告訴孩子“你還小”、“你不懂”、“這個你不行”等等,阻止孩子的行為,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12歲的孩子已經(jīng)完全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不滿了,但是6歲以下的孩子可能還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更不懂得爭取自己的參與權。但是,即使孩子只有6歲,家庭會議的參與權和家事的決定權對他們也同樣重要。

孩子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孩子,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象。父母認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經(jīng)完全有能力做了。因此,父母要盡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勇氣和機會,這樣孩子才可以增強責任心。

當孩子能夠參與討論家里的問題時,他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調動孩子的責任心,使自己清楚地認識孩子的品質,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關自己教育的反饋信息。

一個人的責任心往往就是看到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幸福安危有直接因果關系時才建立起來的。很多父母不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是大錯特錯的事。當孩子從小被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的時候,家里的一些事和孩子商量,盡管孩子太多問題幾乎不懂,但是他會感覺被尊重。他是家庭的一員,他的行為對家庭有影響。而這種感覺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