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zhàn)
這是英國被自己宣揚的自由主義理想引火燒身的時候,也是大英帝國開始分崩裂析的時候。在馬薩諸塞州萊克星頓的郊外,英國士兵第一次在美洲的殖民地武裝交火。當時是1775年4月19日。
當時,這群英國士兵被派往康科德沒收殖民地武裝組織私藏的武器,因為有關(guān)部門對這個武裝組織的忠誠起了疑心。但是,這個武裝組織事先得到了保羅·里維爾的報信,他飛馬沖在前頭,當然他叫的不是“英國人來啦”—那時,他們自己仍是英國人—他大叫的是“常規(guī)軍來啦”。萊克星頓的77名民兵在村子前的草坪上列隊阻擊英國人的前進,他們被稱為“分秒人”,因為他們“分分秒秒都準備”著出擊。我們并不清楚誰開了第一槍,但結(jié)果是毋庸置疑的,這77名民兵都死在了這些武裝精良的常規(guī)軍的槍下。
萊克星頓的市民每年都會把這場沖突在舞臺上細致地演繹一遍,以此紀念這些被屠殺的民兵。這些在清晨舉行的輕松活動,是對美國人國民身份的一種紀念,也是在清涼的春日早晨吃吃松餅,喝喝咖啡的一個機會。但是,對這些看到英國軍人在橫笛和鼓樂演奏的《哈勒的人們》中來回行進的場景時,無不為之動容的英國人來說,萊克星頓的愛國者日卻讓人困惑。為什么這次遭遇戰(zhàn),沒有讓新英格蘭暗流涌動的暴動戛然而止呢?答案就是,首先,常規(guī)軍越向康科德挺進,殖民者的反抗就越強硬;其次,常規(guī)軍的統(tǒng)領(lǐng),大腹便便、優(yōu)柔寡斷的陸軍上校弗朗西斯·史密斯在腳被打傷后,干脆放棄了對手下的控制。當他的軍隊朝波士頓退去時,被狙擊隊悉數(shù)殲滅。美國獨立戰(zhàn)由此打響。
這場戰(zhàn)爭就是美國人民所理解的自己的精神核心所在:從一個邪惡的帝國手中爭奪自由就是這個國家的建國神話。但這也是美國革命的最大矛盾之處—當如今幸福的萊克星頓人在舞臺上重現(xiàn)他們父輩們的自我犧牲時,我們也會強烈地意識到—那些反抗大英帝國統(tǒng)治的人是英國所有殖民地臣民中最富裕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到17世紀70年代,新英格蘭人差不多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那里的人均收入至少與英國本土持平,而且分配的也更為平均。與遠在家鄉(xiāng)的英格蘭人相比,新英格蘭人的農(nóng)莊更大,家族更大,受教育程度也更高。更關(guān)鍵的是,他們支付的稅收也更少。1763年,英國人均繳稅額為每年26先令。而馬薩諸塞的納稅人平均每年只需支付1先令。對這些人來說,做英國臣民其實可以享受很多好處,這并非言過其實??墒牵钕绕饋頀昝摰蹏鴻?quán)威桎梏的,卻是他們,而非弗吉尼亞的契約勞工,也不是牙買加的奴隸。
在英國人的眼里,萊克星頓的大草坪看起來更適合打板球,而非兩廂廝殺之地。據(jù)殖民地歷史記載,美國人曾經(jīng)很擅長英國人的游戲,這并非無足輕重的細節(jié)。比如1751年,《紐約公報》和《郵差男孩》就報道宣稱:
上周一下午(5月1日),我們的公共操場上舉行了一次板球大賽,11名倫敦球員對11名紐約球員,吸引了很多人下注。比賽按倫敦的規(guī)則進行……
最后,紐約隊以領(lǐng)先87分勝出。從這個結(jié)果來看,我們也許很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么美國人后來放棄了板球賽?
就在萊克星頓之戰(zhàn)打響的20年前,美洲殖民者曾派出過上千人參與“七年戰(zhàn)爭”,與法國及其印第安盟軍作戰(zhàn),以此表明對大英帝國的衷心。事實上,那場戰(zhàn)爭的第一槍就是一位年輕的殖民者喬治·華盛頓打響的。1760年,本杰明·富蘭克林寫了一本匿名的小冊子,其中預(yù)言,美洲人口將迅速膨脹①:
在一個世紀或者更長的時間內(nèi),大洋這邊的英國臣民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大洋那邊的數(shù)量;但我并沒有因此擔心他們變得無用或者危險……我將這些擔憂視為杞人憂天,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