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國何以強大?(27)

帝國 作者:(英)尼爾·弗格森


艾爾郡可憐的飲酒者和吸煙者,遠非大英帝國中最慘的人。在印度,英國征稅所帶來的沖擊更大,因為扶搖直上的印度軍隊的經費不算在英國納稅人需要支付的帝國開支之列。不幸的是,在孟加拉稅收增加的同時,一場嚴重的饑荒正在肆虐,孟加拉1/3的人口(約500萬人)在這次饑荒中喪生。吳拉姆·侯賽因·汗認為,“每年向英格蘭輸出的大量金錢”與這個國家的災難之間存在明顯關聯(lián):

各地區(qū)產出的減少,進一步增加了被饑荒奪走的無數生命,死亡率繼續(xù)攀升,導致這個國家的人口不斷減少……如今英國人是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和主人,在這個國家只有他們是富人,窮人們辛苦勞作后卻只能指望富人們施舍勞動的果實,窮人們付出卻讓富人們得益?……無數的手工業(yè)者……如今除了乞討和偷竊之外別無活路……許多人已經背井離鄉(xiāng),而那些不愿意離家的人,只能忍受饑餓和疾病的折磨,最后在自己的草舍中死去。

英國人不僅把他們在印度賺的錢悉數運回了英國,甚至他們也僅購買英國商品,而非印度商品。情況并非如此,1783~1784年間又發(fā)生了一次饑荒,奪去了印度平原上1/5人口的生命。緊接著,1791年、1801年和1805年又發(fā)生了物資大匱乏。

而倫敦的股東們也甚感不安,這從東印度公司的股價上就能清晰地看出來。在克萊夫任總督期間,公司股價曾經飆升,而黑斯廷斯在任期間,股價卻大幅下挫。如果孟加拉的牛市不再,那么公司豐厚的利潤來源也將枯竭。黑斯廷斯也不能再依靠軍事行動充實公司的金庫了。1773年,他同意接受奧德邦的行政長官的請求,以4 000萬盧布的報酬幫后者出兵攻打羅赫拉斯人—定居羅赫康德的阿富汗人,最終的結果是,這次行動的成本并不比黑斯廷斯收取的報酬低多少,何況,他最后壓根沒拿到這筆報酬。1779年,馬拉塔人擊退了前來挑戰(zhàn)其印度西部統(tǒng)治地位的英國軍隊。一年后,邁索爾的海德爾·阿里和他的兒子提普蘇丹攻擊了馬德拉斯。在收入急劇減少,而成本急劇上升的情況下,公司不得不依靠短期借貸和出售債券勉強維持其經營。最后,股東們不僅減少了每年的分紅,還不得不依靠政府的資助—這引起了自由市場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反感。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1776年)中輕蔑地說道:

他們的債務不減反增,他們欠了財政部……40萬英鎊,在海關那里又拖欠了一大筆關稅,在銀行的巨額貸款也未及償付,還有來自印度的賬單,粗略計算,數額可能達1.2萬英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