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借口是為了證明自己沒輸
老板是市場的產(chǎn)物,競爭是市場的根本法則,又是每個老板的個性。老板們之所以能夠成為老板,是因為他們在競爭中成為了贏家,而贏的結果,也成就了老板們通吃的心態(tài)——只許贏,絕對不能輸!
事物發(fā)展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失敗和成功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形影不離。但要強的小老板,對在競爭中出現(xiàn)輸?shù)慕Y果是不能接受的,面對殘酷的事實要么不接受,要么證明自己沒輸。所以再糟糕的情況,經(jīng)過他們擺事實講道理(其實就是找理由、找借口),你會發(fā)現(xiàn)事情好像并不太壞,甚至還盡在掌握:
該做的都做了,本來就要贏了,可是運氣不好;
雖沒贏,但至少沒輸;
即使輸也還有人輸?shù)酶鼞K,少輸當贏,這種感覺很重要。
找借口是為了樹立威信
老板是需要權威的,權威就是權力和威信。在中國企業(yè)的職權結構中,老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有了權力并不代表就有了威信,因為威信不是權力賦予的,而是榮譽鑄就的。因此,小老板們喜歡攬功推過。攬功——把每一點成績都記入自己的檔案簿,以期很快建立自己光輝而偉大的形象。推過——錯誤、失敗、損失等負面記錄多了,會影響形象、降低威信,這是小老板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對于小老板來說,推過是別無選擇的選擇。推過的方法不外乎兩種:其一,找替罪羊;其二,找借口。而找借口的好處顯然有很多:比較容易、不花成本、利己不損人,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
找借口是為了封住員工的嘴
成功是有腐蝕性的。成功讓人產(chǎn)生盲點——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結果,每一位成功過的小老板都信心爆滿。聰明人自認為應該指點江山,不需要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聽到耳朵里的批評就是一種痛苦的禮物,所以他們希望員工只有耳朵而沒有嘴,只聽話不發(fā)言最好。而每當面臨錯誤和失敗之時,小老板們總是先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表明:其一,這不是他的錯;其二,他雖然很努力,但事實很無奈;其三,他無辜,甚至受害。老板們的這些理由,往往讓員工無話可說。
員工對老板找借口的解讀
員工有自己的思想(很多時候是站在老板對立面的),對于老板的借口,員工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
證明自己沒輸是沒勇氣,不敢擔當;
封別人的嘴是氣度小,容不下事,容不下人;
樹權威是搞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精神。
貼上三個這樣的標簽,就意味著小老板及其領導的企業(yè)沒有未來。一個沒有未來、沒有前途的企業(yè),拿什么去吸引人才?用什么去激勵士氣?員工總是老板的影子,老板找借口,員工就不會擔當;老板沒有勇氣,員工就是懦夫;老板搞英雄主義,員工就不作為;老板心眼小,員工就會斤斤計較。結果多數(shù)小團隊就患上“大企業(yè)病”——人浮于事、內(nèi)耗不斷、死氣沉沉、散沙一盤。
老板法則
對自己狠一點
做企業(yè)有個基本規(guī)律——員工是老板的影子。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員工有意無意模仿學習老板(不是老板說過什么,而是老板干了些什么),最后被老板同化。比如:老板愛找理由,員工就一定有借口;老板對自己松一點,員工也就不會和自己較勁;老板不沖鋒在前,員工就一定拖后腿;老板不守紀律,員工就不會自我約束……總之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員工。
做老板一定要對自己狠一點,先管理自己,再管理員工。老板必須先拿自己開刀,把自己打造成為道德的楷模、行動的標桿。先指導后領導,先實踐再實現(xiàn),每一件事都言必行行必果,才能形成強大的領導力,吸引偉大的追隨者,進而成就偉大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