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最終被迫放棄了銀本位制,財政部開始回收白銀券,并降低銀幣中的白銀含量,甚至有的銀幣中完全不含白銀。結果,按照經典的格雷欣法則,此前一直流通的舊銀幣,在這種被稱為“三明治銀幣”的新銀幣出爐后,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從市場上消失了。20世紀70年代初,巴克·亨特兄弟看到了在白銀上的機會。1971年,尼克松總統(tǒng)切斷了美元與貴金屬的最后聯(lián)系—他結束了國際金本位制。此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外國政府可以按固定比例用美元兌換黃金。隨著通貨膨脹日益嚴重,作為后果之一,黃金和白銀相對于美元的價值也逐漸增加。
此時,對美國公民來說,以金條的形式持有黃金是非法的,于是亨特開始購買白銀。他大量收購白銀,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幾乎單槍匹馬地使銀價翻了一番。1974年,銀價從每盎司美元上升到了美元。而且,他的做法幾乎和所有現代的商品交易商都不一樣,他要求實物交割,希望藉此使白銀從市場上消失。
到1979年,亨特兄弟已經囤積了大量的白銀,總量超過2億盎司,基本上相當于公認的白銀流通總量。隨著可供交易的白銀日漸稀少,白銀的價格在1979年全年都在節(jié)節(jié)攀升。蒂芬尼公司①甚至暫停白銀首飾業(yè)務,以便將其所有的商品在一個更高的價位上重新標價。
這年年末,白銀市場上的賣空者開始消失了,隨著他們購買白銀進行平倉,白銀市場上因亨特兄弟大量收購而產生的巨大買壓進一步加大。1980年1月初,白銀價格高達每盎司美元,黃金與鉑的價格也飛漲到了前所未見的高度,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通貨膨脹,另一部分原因是當時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白銀囤積操作的溢出效應。此時亨特兄弟的白銀儲量的價值(盡管只是賬面價值)已高達100億美元,近60年來華爾街的第一大囤積操作眼看就要得手了。
但是,困擾每一個囤積商的問題現在也使得亨特兄弟陷入了麻煩。他們用白銀作為抵押品,以支付保證金的方法大量舉債購買白銀,而在通貨膨脹日益惡化的這些年里,基準利率已經高達19%,巨額的利息支出,即使對富有的亨特兄弟來講也如同噩夢一般。此外,正如110年前的黃金囤積投機一樣,美國政府擁有大量以銀塊或尚未流通的銀幣形式存在的白銀儲備,那是可以將囤積者一舉擊潰的撒手锏。
最后,隨著白銀價格上漲到10年前的10倍,許多因常年虧損而關閉的銀礦由于有利可圖又重新開始運轉起來了。此外,也有很多收藏在閣樓和地下室的銀器又回到了市場上,舊銀幣所含白銀的價值甚至比它們的面值或收藏價值高出許多,很多人決定在此時銀價高漲的時候將它們及時出手。與此同時,數以萬計的美國家庭認定,此刻是將他們祖母留下的那些樣式丑陋、長久不用的銀質茶具變成現金的最好機會,沒有人知道這期間有多少噸維多利亞時代的銀器被熔化,然后源源不斷地流入日益飆升的白銀供給之中。
隨著市場上白銀供應量逐步增加——而亨特兄弟幾乎是市場上唯一的買家——白銀的價格開始回落,亨特兄弟被迫去借越來越多的錢以支持銀價,直至耗盡他們原先似乎是無窮無盡的財富。美國的各大銀行和經紀公司也精疲力竭了,因為它們給亨特兄弟的貸款已經超過8億美元,幾乎相當于前兩個月內美國所有銀行貸出總額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