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次貸危機:戰(zhàn)爭的新形式(2)

金融殖民 作者:劉福堆


金融“K粉”—非美元債券實際上也是一種結構性票據(jù),金融殖民者會把這種金融毒品特別誘人地描繪成“對沖美元貶值”的最佳工具。在泰國發(fā)生經濟危機前,金融殖民者就販賣非美元債券—“泰銖聯(lián)結結構性票據(jù)”,這種金融毒品在當初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后來買了這種金融毒品的人,無不“粉身碎骨”。更為可嘆的是,你不可能通過法律去追訴那些金融殖民者。在你簽訂購買上述金融毒品的時候,在厚厚的文件中,在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字早就已經寫好了免責條款,愿賭服輸。請我們中國的企業(yè)牢記,這種金融毒品對政府養(yǎng)老金和保險公司最具吸引力。這些金融殖民者打著為你保值的美妙借口,實質上暴力地搶走了你的財富。

金融“可卡因”—美元保證票據(jù)(US Dollar Secured Notes)是專門針對那些有大量美元的國家的公司和金融機構的。這種產品是以美元支付的,可以大量消耗一個國家的美元儲備。它投資的是當初看起來最好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券,但是其實后來都會變成一錢不值的垃圾債券。以當年的墨西哥比索為例。當年的比索聯(lián)結美元保證票據(jù)(PLUS)就是這樣一種害人的金融鴉片。在墨西哥金融危機之前,比索聯(lián)結美元保證票據(jù)看起來是多么美好的一種金融產品—可以用美元購買,又能分享新興市場的成長,這一點欺騙了許多投資者,尤其是握有大量美元頭寸的投資者。記住,美麗的包裝下其實是劇毒的金融鴉片。

后來的墨西哥美元證券和巴西指數(shù)化美元證券也都是屬于同一類型的證券。

金融“海洛因”—利率掉期交易是借利息支付方式的改變而改變債權或債務的結構,雙方簽訂契約后,按照契約規(guī)定互相交換付息的方式,如以浮動利率交換固定利率,或是將某種浮動利率交換為另一種浮動利率。訂約雙方不交換本金,本金只作為計算基數(shù)。這本來是一個避險的工具,但是一旦賣給了對其不熟悉的并非從事金融業(yè)務的實體公司,它的殺傷力就十分巨大。看看中國燃氣集團的例子。

中國燃氣集團(香港上市)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的年度凈利潤為億港元,而2009年同期凈利潤卻只有2008年的。2009年3月末,該集團每股分發(fā)紅利分(港幣),占每股凈盈利的45%左右。讓我們具體看一下中國燃氣集團2008年度業(yè)績。該集團年內燃氣項目有110個,環(huán)比增長近62%;接駁住宅用戶總數(shù)、接駁工業(yè)用戶總數(shù)、接駁商業(yè)用戶總數(shù)分別是2007年的倍、倍和8倍;天然氣銷量是2007年同期銷量的兩倍多。從利潤表來看,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末,營業(yè)額為億港元,當期營業(yè)額為上期的倍,達億港元;上期毛利潤為億港元,當期增加到億港元,但毛利率當期僅有,而上期則有。

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2008年度中國燃氣集團毛利潤并未隨營業(yè)額同比上升,而當年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正是造成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2008年第四季度初開始,全球利率猛降,迫使與貸款有關的利率掉期合約及其他金融衍生產品大幅減值,這對利潤表造成的影響是利潤驟降。以中國燃氣集團為例,不計減值利潤應比上期增長倍多,而減值(億)占純利的近78%!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