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1)

末日經(jīng)濟 作者:(美)威廉·波納


看過了股市和經(jīng)濟應當怎樣發(fā)展和實際的發(fā)展歷程之后,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一下這個帝國的貨幣-美元。它應當是怎樣的?我們問自己。為了讓讀者更方便閱讀和理解,我們先把觀點擺出來-美元應當貶值,然后再講論據(jù)。

流氓投資者,也就是普通投資者組成的烏合之眾,往往會相信那些不可能成真的事情。在經(jīng)濟繁榮的好日子里,他們相信自己能從股市上得到18%的投資回報率-即使他們對自己購買的股票一點兒都不了解,不知道這個企業(yè)是做什么的,也不清楚它到底是怎么運轉的。他們相信企業(yè)高層管理人員會讓投資者致富,而不是只顧自己賺錢。他們相信股價會一直上漲,相信格林斯潘不會允許大規(guī)模熊市的到來。他們相信,美國的共享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以及安全網(wǎng)體系是最完善的;這一體系代表了某種程度上的完美,即使不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也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領先地位。

他們還相信捏在手里的美元如自己的觸感般真實,相信美元即便遭到破壞,也是通過某種有條理、有規(guī)劃的方式被破壞的。他們被告知,一點點通貨膨脹其實是有利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

在這些新流氓投資者相信的所有謊言里,美元的謊言是最具有煽動性的。

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討論過,為了保持事物的價值-特別是貨幣價值-就必須限定它的供應量。舉個例子,如果市面上出現(xiàn)了數(shù)百萬張莫奈或者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作品,那么這些作品的價值肯定會大打折扣。回溯到19世紀,當時的貨幣還是以黃金作為后盾的,這樣做的效果就是限制貨幣的數(shù)量,因為人類能接觸到的黃金是極其有限的。

在慢慢接受由黃金作為后盾的紙幣之后,人們沒有注意到紙幣逐漸喪失了后盾。政府仍在印刷和發(fā)行新的紙幣。政府應當確保不會印刷太多紙幣,至少在大家的假設中,政府應當如此。

1948~1971年間(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各國中央銀行儲備增長了55%,但在接下來的30年內,這一數(shù)字超過了2 000%。這種貨幣和信貸的爆炸性增長同樣可以從債券市場上看出來。全球債券市場在1970年總價值為7 760億美元,到20世紀末則增長到了40萬億美元。但是,誰抱怨過這種狀況?貨幣第一次進入了股市,之后進入了房地產(chǎn)市場。人們看著街頭剛賣出的房子,感到自己變富了,而不是變窮了-10年前日本人也正是這種感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